暴走团占道风波,为何越来越多居民无奈?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次数:114

凌晨五点,窗外总能传来那熟悉的节奏——“咚嗒、咚嗒”,仿佛谁在用憋了一肚子劲的鼓槌敲打心房。不是谁在晨练广场舞,是那群风头无二的暴走团。他们整齐划一地穿梭在城市街头,身穿统一马甲,甩着汗巾,头上那顶白帽子在晨光下晃得让人睁不开眼。人未必都清醒,音响早已开到最大档,林荫道成排站着,仿佛有部别开生面的“行进乐团”从家门口走过。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市民,但这么些年,亲眼看着暴走团从公园一隅悄无声息地生长为城市一道奇观。这种变化很迷人,也很荒诞。起初,是几个锻炼身体、惧怕孤单的大哥大姐聚在一起,气氛健康又和气。十几年过去,队伍越走越长,装备越来越“职业”,扩音器音浪冲天不止,甚至有“领队”举着大旗,像模像样地“督阵”。

小时候公园里跑步,是脚步落在泥土上的细碎踏响。可如今,步道上密集的队形,还有那打得人脑壳嗡嗡的“健康音乐”,让居民小区变成了流动的大喇叭。晚上七点,河堤边、商场外、学校门口,随时都可能被浩浩荡荡地冲出一支暴走大军。你要是正巧推着小孩散步?不好意思,赶紧靠边站,晚一步小推车就险些被“千军万马”包围。

听着闹腾,总想着,“锻炼身体”能有多大错?可实际生活里,事情远没这么简单。今年春天,辽宁某地,大凌河边的清晨,暴走团横贯十米宽步道。那天,消防车和救护车要进入广场,司机急得直摁喇叭,领队只是手一挥“队形不能乱!”车队被挡回头。好家伙,这不是电视剧,是实打实的城市现实。网上炸开了锅,评论区成了“众声讨伐”的角斗场。

这些年,暴走团不只占道,还频繁闯入商业区、居民区。商场里顾客被迫让步,上学高峰路口更加一团糟。难不成暴走也开始有“场地专属权”?有网友腔调辛辣“队伍整齐是整齐,怎么不去参加广场阅兵?”我听着忍不住苦笑,谁家孩子放学被堵个十几分钟,火气都压不住。

还有一家媒体曝出,山东临沂凌晨,一支队伍居然“霸气”走上快车道。雾大,天暗,夜班车看不清,酿成惨剧。事后受伤者家属要求严惩司机,结果网上一片哗然——不是,谁让他们去快车道了?明明是健身,怎么变成了“行为艺术”?更离谱的是公园暴走团抢地盘,路线重叠,直接打了起来。民警到场劝解,现场一片混乱,活生生把锻炼变成了“街头斗法”。

居民苦不堪言。投诉、反映、协商、调解,城管来了又去,法律没有细则,最后还是“劝一劝”。最推心置腹的,就是一声叹息“你说他们没素质吧,可人家说这是健康生活。”可健康两字,尚要兼顾他人感受。人民日报都发话了,“该让的让,该避的避”,这可不是一句“我锻炼我有理”就能搪塞的事儿。

暴走团的膨胀,并非哪一个人的错。集体氛围里,大家觉得“既然这么多人一起做,肯定没啥问题”。可你做初一,他做十五,小小的自信膨胀成“特权感”,最后连规则都敢踩在脚下。难道真希望出了命案、天灾才知道收敛?

有头脑的城市已经有所行动。譬如日照建成专用步道,青岛借用校园操场夜间开放,想法可行,效果也得真正持续下去。还有建议要暴走队备案登记,带队人负责到底,严重扰乱的直接纳入信用黑名单,不让一桩桩祸害总带着“退休健身”光环混过去。极端的说法甚至提出扰乱秩序,养老金扣点儿试试?虽说听得扎耳朵,也是一种心声的喧嚣。

想想也是无奈,本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了某些人手里,就变味成“要舞就得堵,你要让道”。锻炼本该是自律自省的习惯,而不是借着人多势众挑战社会底线。让每个人都回想一下,城市一隅,究竟是谁在用“健康”的名义,制造新的不安和冲突?

或许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如果有那么一天,暴走团能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自在锻炼,居民们能睡个安稳觉,孩子们能安全上下学,谁又会计较你穿什么队服、举不举旗?归根结底,健身的路要走得正,走得敞亮,也要走得有分寸。只有大家都能尊重彼此,城市的天空才会少些噪音,多些温柔。

你身边有被暴走团“刷存在”影响过的朋友吗?如果你目睹队伍堵路不让救护车,你会怎么做?欢迎分享你的真事、心声,也许你的一个建议,就能让城市更安静一点点。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