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刚签完不平等条约,特朗普转头就向中国求购大豆
深夜的白宫,估计灯火还亮着,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敲下了一段话,对象是中国。内容很直白,希望北京能把美国大豆的采购量,一口气提到原来的四倍。最有意思的是,在这条颇有些低声下气的文字末尾,他破天荒地缀上了一个“谢谢”。
这声“谢谢”背后,可不是什么客套,而是一股子焦糊味儿。就在他发出这条信息的几个小时前,美国和欧盟刚刚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那份长达19项的协议,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华盛顿式的霸道。
看看欧盟都签了些什么:对美国所有的工业品关税一笔勾销,还要给美国的水产和农产品开绿灯。未来几年,欧盟得掏出7500亿美元,去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能。还不算完,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订单,还有数额不详但“大幅增加”的军火采购,都得安排上。欧洲的企业,还得在美国的战略性行业里,再砸进去600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这哪是签协议,这简直就是递上了一份投名状。欧盟得到了什么?美国承诺对欧盟的商品适用最惠国关税或者15%的关税,哪个高用哪个。至于欧洲人最在意的葡萄酒、烈酒这些宝贝疙瘩,想降税?门儿都没有。
布鲁塞尔那边,欧盟委员会的官员谢夫乔维奇在记者会上,那表情估计比哭还难看,只能硬着头皮承认,在关键利益上没能让美方松口。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主席贝恩德·朗格就没那么客气了,他直接开炮:“这根本算不上公平交易,协议里偏向美国的不平衡,瞎子都看得见!”
荷兰国际集团的一位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说得更损,他管这份协议叫欧盟的“损失控制文件”。意思是,签了是割肉,不签可能就是断头,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就在大西洋对岸的欧洲人憋着一肚子火的时候,特朗普却没空享受胜利的喜悦。因为他自家的后院,那片广袤的中西部农田里,火已经烧到了眉毛。
就在2025年的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像坐了滑梯一样,直线下滑了88.2%。到了五月份,这个数字几乎变成了零。一个巨大的市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现在,美国中西部的粮仓里,堆着足足1800万吨卖不出去的大豆,都快溢出来了。新收割的粮食没地方放,只能在露天堆着,农民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受潮发霉。更要命的是钱,豆农的贷款违约率已经冲到了12%,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急得直接给白宫写信,信里的话说得泣血:“农民身上,留着贸易战的伤疤!”艾奥瓦州的农场主联盟更是给出了具体的数字,因为中国市场的份额从四成暴跌到不足两成,中西部已经有上百家大豆农场撑不下去,递交了破产申请。
这就是特朗普那声“谢谢”的背景音,是无数美国农民的叹息和绝望。他以为挥舞着关税大棒可以号令天下,却没想到这根棒子最终打在了自家人的腿上。
北京当然看到了这一切,但并没有急着去接特朗普递过来的橄榄枝。中国的牌桌上,早已有了新的布局。就在美国大豆出口断崖式下跌的同期,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逆势暴增了四成,达到了3186万吨。
实际上,早在202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里,十有八九都来自巴西。桑巴军团凭借着免税、价低、供应稳的优势,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接管了美国人留下的市场真空。
更深层次的变动,发生在看不见的金融领域。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大豆贸易,已经开始试点用人民币结算。这看似只是换了一种货币,实际上却是在撬动美元在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体系中长达几十年的霸权基石。这步棋,比少买几船大豆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所以,当特朗普发出那条带着“谢谢”的呼吁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不咸不淡,滴水不漏:“具体问题建议你向主管部门询问。”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话,则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中了要害:“中国想买的高科技产品,美国不卖;光靠大豆和牛肉,怎么可能解决这么大的贸易逆差?”
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前七个月,中美贸易顺差高达1655.2亿美元。想靠多卖点农产品填上这个窟窿,无异于想用一个茶杯舀干太平洋。
中国也从没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一场“大豆振兴”的运动正在悄然进行。黑龙江的农场主王建军,今年带着乡亲们扩种了2100万亩国产大豆,他对着镜头说的话很朴实:“现在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国家的规划文件里写得更清楚,要培育高油高产的新品种,要加快生物育种的产业化。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国产大豆也能进榨油厂,也能做饲料,一步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除了自己种,中国还开辟了新的供应路线。破天荒地,开始从阿根廷直接进口成品豆粕。这又是一次战略升级,从买原料变成了买成品,减少了对初级农产品的依赖,也让供应链变得更加安全可控。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下来,中国在大豆这场全球博弈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主动权,已经悄然易手。
8月12日,特朗普最终还是签署了行政命令,把中美关税休战期延长了90天。这更像是一个无奈的喘息,而不是和解的信号。他之前开出的那五项天价条件——要中国承受高额关税,自己却享受零关税;要中国取消所有贸易壁垒;要中国大规模采购美国货;要中国对美投资数千亿;甚至还要中国切断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每一条都写满了傲慢,也注定了不可能被接受。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大豆只是其中一个战场。当华盛顿逼着英伟达,要求它把卖给中国的芯片收入上缴15%作为“许可费”时,另一边的华为,昇腾910C芯片的性能已经悄悄超越了英伟达的H100。国产芯片的自给率,正在向着50%的目标冲刺。
世界已经不是那个美国一声令下,各国就俯首帖耳的世界了。全球的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不可逆转的重构。中国通过多元化的采购,釜底抽薪,让美国的大豆牌彻底失去了威慑力。就算北京现在出于姿态,恢复一部分美国大豆的采购,那种“去美国化”的长期趋势,也已经难以回头。
特朗普或许正在慢慢品尝自己酿下的苦酒。当政治的蛮横冲撞市场的规律,当单边主义的铁拳砸向多边合作的蛛网,最终反噬的,只能是自己国家的农民和消费者。那90天的休战期,更像是一个倒计时,提醒着所有人,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这场大国间的掰手腕,从来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它考验的是战略定力、是产业链的韧性,更是对世界大势的精准判断。美国挥舞大棒的时代正在过去,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全球格局正在成型。谁能适应这个新时代,谁才能笑到最后。而那些还沉浸在旧日霸权幻梦中的人,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地拍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