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一杯?您这龙井是掺了金粉还是咋的?"洪剑涛捏着茶叶的手悬在半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这位在《炊事班的故事》里把胖洪班长演活的老戏骨,此刻在杭州龙井村144号茶馆里,活脱脱演了回现实版"人在囧途"。
摄像机红灯刚亮起来,柜台后边蹿出个穿花衬衫的中年汉子,胳膊上的金链子晃得人眼晕。"带机器拍啥拍?要么掏钱喝茶,要么赶紧走人!"汉子唾沫星子飞溅,活像护食的藏獒。洪剑涛低头闻了闻手里清香的龙井,突然觉得这茶香里混着股铜臭味。网友后来扒出监控画面,那汉子发现镜头时表情变得比川剧变脸还快,前一秒还堆着笑问"要几斤",后秒直接甩出"爱喝不喝"的冷脸。
这事儿在抖音炸锅的速度比龙井泡开还快。评论区清一色都是"这不欺负老实人吗",有杭州本地人爆料说景区茶托早成产业链,专宰外地客。更绝的是网友翻出三年前同家店的差评,敢情这"百年老字号"玩的是三年不倒闭,倒闭管三年的把戏。
茶店老板的道歉声明写得比琼瑶剧还狗血。说什么表姐夫临时看店不懂规矩,老母亲生病需要照顾,自己在外跑业务分身乏术。可眼尖的网友发现,道歉视频里老板身上那件始祖鸟冲锋衣就值八千多,手腕上的绿水鬼晃得人眼晕。评论区立马有人怼:"您这苦情戏演得,奥斯卡欠您个小金人吧?"
龙井村其他茶农坐不住了。老茶农张建国气得直拍大腿:"一颗老鼠屎坏锅汤!我们正经茶农卖的是手艺,不是戏法!"他掏出手机展示真正的龙井茶标准:每斤明前茶要四万多个芽头,采茶工得在凌晨露水未干时采摘。对比之下,那家黑店所谓的"乾隆御树"根本是挂羊头卖狗肉。
深扒下去更精彩。工商登记显示这家店五年来被投诉过十二次,最狠的一次是给游客喝陈茶收新茶价。文旅局工作人员私下透露,景区茶店每年光"封口费"就得花二十多万。有离职员工爆料,店里备着三套茶具:玻璃杯给散客,紫砂壶接待旅行团,至于那套鎏金茶海——专等"冤大头"上门才搬出来。
洪剑涛后来直播时说了段掏心窝子的话:"我拍视频本意是分享好茶,没想到揭了行业疮疤。"他身后架子上摆着各地茶农寄来的样品,包装上清一色贴着二维码溯源标签。这波反向带货让正宗龙井销量涨了三成,网友戏称这是"胖洪班长整顿茶叶市场"。
事件发酵两周后,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龙井村二十七家茶铺,查出六家存在虚假宣传。有意思的是,最先被查的144号茶馆,营业执照突然变成"暂停营业"。隔壁卖藕粉的大婶撇撇嘴:"早该管管了,他们家用香精熏陈茶那味儿,熏得我藕粉都带着铁观音味。"
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墨在采访中摇头:"乾隆年间十八棵御树年产茶不到两斤,市面上99%所谓御茶都是李鬼。"他展示的史料记载,真御茶在民国时就绝迹了,现在景区标榜的古树多是八十年代补种的。有茶商私下算账:百元一杯的"御茶"成本不到五块,利润率比毒品还高。
事件最魔幻的后续是,那家茶馆的"表姐夫"被网友扒出根本是老板小舅子。抖音上冒出个自称离职店员的账号,爆料说店里监控自带人脸识别系统,发现网红或记者会自动报警。更绝的是他们开发了"杀猪价目表",上海口音加价30%,东北口音翻倍——敢情这卖的不是茶是地域歧视。
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旅游购物投诉里茶叶套路占四成。常见套路包括:美女茶艺师陪聊、大师现场炒茶、扫码显示天价再打折。北京律师张勇指出,这些行为涉嫌价格欺诈,但多数游客嫌麻烦不举报。他正在代理的案子特别逗:某游客被宰后苦学茶道,两年后杀回原店当场揭穿对方以次充好。
洪剑涛事件过去一个月,龙井村口立起了电子公示屏,滚动播放各家茶叶检测报告。村委会要求所有茶商必须佩戴诚信胸牌,上面印着投诉二维码。有茶农把炒茶锅支到店门口,现炒现卖透明化。倒是那家144号茶馆的旧址,现在改成了公共茶文化体验馆——墙上的顾客须知第一条写着:"本店所有茶叶,可随便拍摄。"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