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30日晚上,白崇禧从南京军事会议走出来,脸上还带着接受重任的兴奋。可谁想到,就这么一夜工夫,他就变卦了。
蒋介石当时就炸了。他马上想到了李宗仁,这个副总统肯定在背后搞鬼。气急败坏的蒋介石直接叫来毛人凤,下了个让人震惊的命令:干掉李宗仁!
沈醉接到这个任务时,手都在抖。暗杀副总统,这事儿听着就疯狂。他们甚至准备在子弹里下毒,确保一击必杀。结果淮海战役打响了,蒋介石才不得不取消这个计划。
想想看,还没开打呢,国民党内部就闹成这样。白崇禧本来可以当徐州剿总司令,结果因为和李宗仁见了一面,就把这个机会给丢了。最后这个位置落到刘峙手上,简直是个笑话。
刘峙这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庸才。让他指挥这么重要的战役,蒋介石也是没办法了。白崇禧不干,其他人又不放心,只能让刘峙硬着头皮上。
白崇禧当时提出”守江必先守淮”,这个想法其实挺对的。可惜他自己都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那些嫡系将领根本不会听他的话。
黄百韬、黄维、邱清泉这些人,哪个不是蒋介石的心腹?他们从骨子里就瞧不起桂系。就算白崇禧当了司令,这些人也会阳奉阴违。
胡琏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在大别山战役中,这家伙完全不听白崇禧的指挥,气得白崇禧直翻白眼。后来白崇禧坚决反对胡琏当第12兵团司令,结果黄维上位了。
黄维上台后,表现得怎么样?还不是只听蒋介石一个人的。这些嫡系将领,从军校时代就被洗脑了,认为只有蒋介石才是他们的主子。
邱清泉更是个刺头,连杜聿明都搞不定他。这家伙脾气暴躁,谁的话都不听,除了蒋介石。他曾经当着部下的面说:“我只听校长一个人的话,其他人算什么东西!”
这种态度在嫡系将领中很普遍。他们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其他派系的人都配不上指挥他们。白崇禧就算坐上了司令的位置,也是孤掌难鸣。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喜欢瞎指挥。卫立煌在东北就吃过这个亏,蒋介石经常绕过他,直接给范汉杰下命令。搞得卫立煌这个东北剿总司令形同虚设。
杜聿明后来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和蒋介石说好了不要干预前线指挥,结果蒋介石根本不守承诺。非要杜聿明去救黄维,明知道是送死也得去。
杜聿明当时心里那个苦啊,他知道这次行动就是送人头,但军令如山,不得不执行。这就是国民党军队的悲哀,上面乱指挥,下面各自为政。
再说说那个时代的特点。解放战争时期,很多抗战名将都不行了。薛岳在长沙会战中那么厉害,结果被粟裕打得找不着北。卫立煌也是,在缅甸战场威风八面,到了东北就拉胯了。
为什么会这样?时代变了呗。粟裕这些人打仗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经常能搞出一些神奇的操作。他们的战术思维比那些老将要先进得多。
白崇禧虽然被称为”小诸葛”,但他的巅峰期还是在抗战时候。1944年桂柳战役的惨败,已经说明他开始适应不了新的战争形态了。
粟裕这个对手实在太难缠。他指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每次都让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人家的打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你怎么防?
装备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人民解放军的炮兵火力越来越强,锦州战役就是个例子。范汉杰这些国民党将领还在用老眼光看问题,结果被打得一塌糊涂。
就算白崇禧真的当了徐州剿总司令,他能改变什么?手下那些嫡系将领还是不会真心听他的,蒋介石也还是会瞎指挥。
黄百韬收到白崇禧的命令,心里肯定在嘀咕:这个桂系的家伙凭什么指挥我?黄维也是一样的想法,他们只认蒋介石这一个主子。
白崇禧就算有再好的战略构想,也需要这些人去执行。可这些人阳奉阴违,各怀心思,怎么可能配合得好?
更关键的是,粟裕不会给白崇禧调整的时间。战争一开始,就是雷霆万钧之势,容不得你慢慢布置。
白崇禧可能会让国民党军队的表现好看一点,但要打赢粟裕?基本不可能。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的问题。
国民党军队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内部矛盾重重,指挥关系混乱,装备落后,士气低落。这些问题不是换个司令就能解决的。
人民解放军那边呢?装备越来越好,战术越来越先进,后勤保障也很到位。几十万民工支前,这种动员能力是国民党比不了的。
白崇禧即使真的接手了徐州剿总,面对的依然是一个烂摊子。那些嫡系将领该怎么不听话还是怎么不听话,蒋介石该怎么瞎指挥还是怎么瞎指挥。
最要命的是,白崇禧和杜聿明还需要磨合时间。两个人从来没有真正合作过,要形成默契谈何容易?而粟裕可不会等着他们磨合好了再打。
所以说,就算白崇禧当了司令,以杜聿明为副手,要在淮海战场上击败粟裕,还是不现实。最多就是输得好看一点罢了。
这不是说白崇禧没本事,而是当时的环境就是这样。个人英雄主义在那种大背景下,作用真的很有限。
国民党军队的体制性缺陷,不是靠换几个将领就能弥补的。内部分化严重,指挥关系混乱,这些都是致命伤。
白崇禧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在最后关头拒绝出任。与其去当这个背锅侠,还不如明哲保身。这也算是他的聪明之处吧。
可惜蒋介石不这么想,他觉得白崇禧是故意不配合。为了这事儿,差点把李宗仁给做掉,这内斗的程度真是让人无语。
想想那个时候的国民党,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派系争斗,不败才怪呢。白崇禧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扭转不了这个大局。
你觉得白崇禧如果真的出任徐州剿总司令,能在淮海战场上创造奇迹吗?还是说他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