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威胁对华发射“贸易核弹”,德国车企急眼:我们的生产线只能撑90天!法国强硬姿态遭德国东欧联手反对

发布日期:2025-11-21 点击次数:173

法国总统马克龙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新规,再次祭出欧盟2023年制定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威胁启动“核选项”。

“欧盟的‘贸易核弹’从未真正发射过——就连特朗普对欧洲钢铝加征关税时,他们也只是嘴上强硬,最后签了协议。 ” 这一幕在2025年10月23日的布鲁塞尔峰会上重演。

但德国车企的仓库里,稀土库存只够维持三个月生产;匈牙利代表直接冷脸反驳:“别砸我们的饭碗。 ”

这颗号称能对中国加税、断投资、冻专利的“核弹”,背后是欧盟内部撕裂的焦虑:一边是法国争夺领导权的政治表演,一边是德国工厂流水线停摆的现实风险。

一、“核选项”的尴尬:威慑多年,一次未用

马克龙口中的“核选项”,是欧盟在2023年2月生效的《反胁迫工具法案》(ACI)。 根据条款,欧盟可对目标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公共采购,甚至暂停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多达12项。 但这一法案自诞生起就处于“沉睡状态”。

2018年特朗普对欧盟钢铝征税时,欧盟曾考虑动用该工具,最终却选择谈判妥协;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时,欧盟同样未敢对俄罗斯启用。

法案的设计初衷是应对“经济胁迫”,但欧盟委员会内部报告承认,其本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位参与闭门会议的东欧国家代表直言:“启动它? 先问问德国汽车厂愿不愿意停产。 ”

二、稀土博弈:中国捏住欧洲电动车的命门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电动车电机到战斗机导航系统,不可或缺。 中国拥有全球48.9%的稀土储量,却供应了69.2%的产量,更掌控90%的冶炼分离技术。 欧盟98%的稀土磁铁依赖进口,其中70%来自中国。

德国经济部测算,若中国稀土供应减半,欧盟电动车单价将上涨3万至4万元人民币,德国GDP可能下滑0.8%,数十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宝马集团计划在2025年实现电动车占比50%,每辆车需消耗1.5公斤稀土;大众、巴斯夫等企业的生产线若断供,库存仅能支撑8至12周。

法国标致混动车的镨钕材料七成依赖中国,荷兰ASML的光刻机也需要中国稀土磁体,库存仅够维持两个月。

三、欧盟内部分裂:马克龙的野心撞上经济现实

马克龙推动“核选项”的背后,是法国争夺欧盟领导权的战略意图。 近年来法国在非洲影响力下滑,试图通过对华强硬姿态重塑“战略自主”形象。

但德国与东欧国家态度迥异。 德国总理默茨虽支持讨论反制方案,但宝马、大众等车企私下抱怨“供应链断裂等于自杀”。

匈牙利和希腊等国依赖中国投资建设港口、地铁,明确反对对抗。 匈牙利外长甚至警告:“别为了面子让我们的工厂停工。 ”

这种分裂源于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的错位。法国媒体鼓噪对华强硬,但法国车企同样离不开中国稀土;德国经济部的报告显示,反制措施可能引发中国反制裁,导致稀土配额砍半。 欧盟委员会一名官员私下承认:“我们的威慑力只存在于备忘录里。 ”

四、中国的应对:管制不是禁运,合规企业有绿灯

中国商务部早在2025年10月9日发布公告,明确对含中国成分0.1%以上的稀土物项实施全链条管制,但强调“军用敏感用途原则上不许可,民用合规申请快速审批”。 部长王文涛与欧盟会谈时指出,管制是为履行防扩散义务,并非一刀切禁运。

2024年10月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已奠定法律基础。 去年10月以来,德国博世、法国道达尔等12家欧盟企业已通过合规审查获得出口许可,审批时间缩短至7个工作日。 中方态度明确:资源国有权管理出口,但“大门未关死”。

五、供应链短视:欧洲二十年未建自主产业链

稀土争端暴露了欧盟供应链的脆弱性。 德国专家抱怨:“二十年前就该投资采矿,现在搞政治表演解决不了缺货。 ”

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稀土自给率提升至20%,但目前本土产能不足5%。 过去欧洲企业依赖中国低价稀土,忽视战略储备;如今环境成本上升,中国依法收紧出口,欧盟反而指责“胁迫”。

美国、澳大利亚试图构建替代供应链,但提纯技术仍落后中国。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7年研发,稀土纯度仍不及中国一半;非洲矿山因缺乏加工能力,矿石多运往中国处理。 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旨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但企业认为“远水难解近渴”。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辉达娱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