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玉龙
今天聊这个话题或多或少有些敏感,不是针对谁,也不是为了让谁脸上挂不住面儿,单纯的想聊聊“人情暖”这一不公平的现状,毕竟这事儿和我们每个人有关。
昨天恰巧看到一则新闻,说甘肃3.7亿供热民企被强行接管,而据内部人员爆料称,亏损的主要原因很多源于“人情暖”,一万多户中有一千多户是“人情暖”,都是所谓的领导“打招呼”,一些人员不缴纳取暖费还在享受暖气。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挺气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在犹豫到底交不交取暖费,不交家里冷,交了也不热。甚至还有收入少的人,为了家人不得不省下钱交取暖费。
结果一群有“特权”的钱,一直在享受着免费的供暖服务,这事儿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张口骂那一群人的祖宗。
而咱葫芦岛供暖也有几天了!大家伙儿也都在讨论热不热的问题。我家供暖的这几天,基本上进水管的温度还没有体温高,别人家是什么样还真不知道,但就这样的供暖服务,让人不骂娘才怪。
而每年供暖好像都是掐着室内温度18度来的,这也应了那句:供暖不是为了让你热,而是让你不冷。
为了这事儿,住户年年都在投诉,供暖开始时投诉,直到供暖结束,投诉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毕竟不供暖了怎么验证热不热。
基本上就形成了一种循环,不热—投诉—不热—投诉。
我不知道为啥这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甚至还听到过有人家里因为太热而投诉的,这听起来的确挺奇葩,但没办法验证是否存在,只能说,太热就关几路供热不就行了。
当然了,这些也无所谓,毕竟统一供暖,有热有凉都差不多,但结果呢,你来了个“人情暖”,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共产主义时代下的一种特权,也是老百姓最反感的。
作为供暖公司,基本上它两面不是人,人情暖这件事上,一方面供暖公司要找“人情”就得免费;另一方面,还得保障人家家里热乎,总不能让“打招呼”的人丢面儿,回头说什么“你就这么供暖的”,光是这一句话你就受不了。
而这种吃力讨好的行为,最终不过是为了回头被夸一句:家里太热了,供暖工作做的很好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家里只保障了最低温度18度,因为不热投诉,喊破了喉咙没人听,结果一群人装聋子。有些人轻声细语的说几句,供暖公司生怕听不见,没听清楚的也不敢让人家重复,于是自己琢磨出一条道儿,一条侵犯所有缴费住户的道儿。
前面提到甘肃一万多户有一千户“人情暖”,比例已经达到十分之一了,而供暖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这“人情暖”。
咱不多算,一户一百平米,一平米按照葫芦岛的22元一平算,一千户就是十万平,供暖费就是220万,基本上这就是大部分利润了。
而供暖公司为保证利润,就得让缴费住户“平摊”人情暖的费用,怎么平摊呢?
两个字:少烧。
毕竟主要成本在能源上,少烧一天就省下一天的钱,而“人情暖”的特权住户越多,少烧的天数一定是越多的。
所以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暖气不热,一定存在“人情暖”。
咱葫芦岛供暖啥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哪个小区“人情暖”的住户多,基本上这个小区的供暖一定不错。反之,供暖不会太好。
而咱们葫芦岛前不久发生很多社会热门事件,我见过最多的就是一句话就是“举一反三”,那么现在如果将“人情暖”这个一拿出来,该如何反三?会不会全市查一下“人情暖”呢?
当然了,咱们葫芦岛一定没有“人情暖”。
就聊到这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