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产游戏,不得不感慨一句,这些年“卷”得越来越狠了。
有时候你还满心期待刚入手的新游,结果发现国产佳作接踵而来,简直让钱包瑟瑟发抖。
但说回正题,前阵子刚上线的《明末:渊虚之羽》,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一大票玩家从预告片首曝就开始蹲守,甚至连国外玩家都蜂拥而至?
是靠国风画面取胜?
还是光凭着“三星堆、金沙、山海经”这些热搜词就能搅动风云?
咱说,真这么简单,也轮不到这个游戏在Steam上加心愿单破百万了。
绕回头来,把问题掰开揉碎看看。
国产类魂游戏,说实话,这几年真不算罕见。 “类魂”——讲白了就是你得小心点儿,游戏喜欢阴你一手,迷宫设计绕晕你,BOSS连招干翻你,人类本质受虐狂的梦想舞台。
但用明末古蜀的历史土壤做基底,还要往里灌注山海经神话,这操作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国风魂系大杂烩”。
这种题材,看着熟悉,其实做起来一点都不省事:既得向历史致敬,又得让老外玩家也能看得懂,不至于一脸懵逼地喊“这啥意思?”。
更何况,主角还是个失忆女侠,身份谜团、灾难大危机、身世揭晓……
这路数,简直剧情控的天菜了有没有。
咱不妨站在玩家角度琢磨一下。
你进入游戏第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西方奇幻森林,也不是看腻了的大唐灯市,而是巴蜀的山林、残庙、浮雕和壁画。
那些元素,全都不是随便拼拼贴贴。
据说策划团队直接带着无人机和单反“下乡”采风,对着安岳毗卢洞、桃坪羌寨、三星堆遗址拍个遍。
每一处雕刻、每一道古墙,都是用光学、激光扫描仪一步步还原出来的。
单说还原历史文物这一点,不少考古爱好者都表示:这比去景区快多了,差点都以为自己在玩考古模拟器。
这里还没完,基于文物的还原和解构,他们还要做艺术加工,得把考古的严肃感,和游戏该有的奇幻感融合好。
如果只是生搬硬套文物元素,最后成品就是一大包历史知识点懒人包,根本激不起玩家的兴奋感。
但你一旦把古蜀青铜人像、神兽、面具和游戏“心魔”、“天赋树”这些机制嫁接到一起,潜移默化中就能让玩家代入那个“神鬼莫测、是非难辨”的明末乱世。
有点像什么呢?
大概就像把博物馆夜宿活动和真实古战场直播搅拌在一起,配点咒术、幻兽、灾劫,口味就出来了。
这种混搭方式,往往比单纯做一款历史讲解更“长在玩家审美点上”。
说到玩法,总会有人问:魂系游戏多了去了,这个真的有新意吗?
不得不说,开发团队这回没少下狠功夫。
单拿“须羽系统”来说,这是啥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让你在战斗中能一气呵成地接近战、法术、武器连打。
传统魂游戏里,攻防节奏比较缓,“砍一刀、闪一刀”,慢慢磨。
但《明末:渊虚之羽》拼的可是“操作流畅感”,你可以实时切换招式,玩得像打太极拳一样丝滑。
而且,每场BOSS都有独特的AI与机制,还能给你上一课:“见招拆招”,谁没点操作,基本连头都抬不起来。
再讲个更“骚”的设计——BOSS掉落技能。
你以为干掉敌人只能捡点装备道具?
想太简单了。
《明末:渊虚之羽》直接让你“吸收”BOSS绝招,变身小怪兽,走到哪儿都能秀一把。
这种机制一方面奖励了你灵巧的操作,另一方面,也让每场战斗都更具期待和动力,打出花活才是王道。
玩家成长线这块也很“脑洞大开”:
搭配天赋树、装备、饰品、斗转星羽系统,几乎所有数值成长都交给你自主分配。
有人追求极致爆发,有人主修法术流,有人混搭招式野路子,谁也别嫌弃谁的玩法“邪门”。
游戏自由度大了,进化路线变多,通关体验自然百花齐放。
而且,这种自由成长的机制,正好贴合了“明末乱世下,众生只能靠自己突围”的大背景,是不是很有那种“命运交由自己书写”的气场?
最有意思的一点,莫过于“心魔”机制。
玩家每次杀敌、死亡,都有几率被心魔盯上,赌得越大,奖励越高,但回头反噬也越狠。
这很像人生里的“诱惑与负担”:你想要的越多,可能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重。
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精神分析那味了——欲望、恐惧、黑暗面,全都以系统机制呈现,打破了以往魂系游戏“升数值、堆装备”的一味枯燥。
而光有玩法和画面还不够,技术控也会被这游戏秀一脸。
制作组自己搞了动捕工作室,VICON设备、威亚、4人同时捕捉,这在国产独立游戏领域,可不是随便一笔就能砸出来的。
角色动作、面部神情、布料光感,都比同类游戏真实许多。
玩起来,滑步、翻滚、挥刀,几乎看不到“僵硬感”。
许多玩家忍不住吐槽——这画面质量,看着都不比国外大厂差。
估计,国内不少制作团队得“压力山大”了。
其实,除了深度还原和技术创新,最打动人的,还得是这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原创叙事”的决心。
自打预告片一出,全网曝光量就炸了,什么“巴蜀神话大宇宙”、“国风魂like操作天花板”层出不穷。
Steam心愿单火速破百万,外媒也开始集体蹲点发报道。
有些圈外玩家甚至对游戏里的历史彩蛋刨根问底,评论区俨然成了半个“蜀地冷知识聊天室”。
谁又能想得到,“中华上下五千年”居然还能当做卖点出海,吸引一拨又一拨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
不得不说,这届国产游戏的“文化输出力”,真不是吹的。
你看,早些年海外流行的“只狼”、“黑魂”,基本都是欧美日系神话、骑士、忍者元素。
现在国产团队能堂而皇之地把古蜀文明、奇兽神话,乃至真实文物搬进一部国际平台发售的游戏,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打了一场漂亮的“文化出海仗”。
甚至以后说不定哪天,咱还能看到老外用生涩的中文讨论三星堆面具的黑科技、明末动荡里的人性挣扎。
国产单机走到这一步,说不骄傲是真难。
当然啦,游戏终归是游戏,正经要卖得好,还得看后续口碑和持续更新。
目前来看,《明末:渊虚之羽》的人气和起势都相当不错,后续的挑战反倒成了预期之外的惊喜——
能不能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BOSS多样性、探索深度是否经得起反复推敲?
DLC未来会不会再放大招?
这些,统统都是玩家盯着的“考点”。
但不管怎么说,单论目前的表现,打个比方,这游戏在国产ARPG动作类里,已经算是走在前头了。
你不能让它背锅整个国产单机的荣辱,但它确实给了市场一记漂亮的“强心针”。
有趣的是,市场和玩家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早些年一提国风游戏,不少人自动联想“山寨+低配”。
现在国产组敢扎根文物、敢砸动捕,敢全程硬核叙事,敢给玩家足够自由和难度。
这“换皮+抄袭”的标签,终于可以盖一盖了。
一款高完成度的国风ARPG,能在全球范围内拿下这么高的热度和口碑,还带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烙印,多少有点“大佬出圈”的意味了。
哎,说到头,游戏产品始终要面对用户体验。
硬核玩家需要挑战,剧情党需要情感共鸣,历史迷想要文化细节……
《明末:渊虚之羽》敢说自己都做到了么?
很难说100%完美,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就当下来看,“国产类魂新标杆”这顶帽子,确实没人比它更能戴得住。
不知屏幕前的你属于哪个阵营:
是沉迷探索的剧情党?
还是热衷研究连招的操作流?
亦或想借游戏一窥巴蜀神话真容?
留言区放开讨论:说说你心目中国产ARPG应该怎么卷,下一步国产单机又有什么想法值得期待?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