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风光储大项目突然被砍!国家电投一纸公告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吉电股份的董事们最近全票做了个狠决定:放弃河北张家口那个总投12.6亿的风光储项目。 8月11日公告直接挑明原因钱袋子捂不住了。 按原计划,这项目本要建100兆瓦风电加100兆瓦光伏,配上60兆瓦时储能电池,可测算完发现,资本金收益率卡在8.11%上不去,投资得12年才能回本。 董事会8个人齐刷刷投了赞成票,项目直接叫停。
这不是国电投第一次对新能源项目动刀。 今年2月,旗下远达环保一口气甩掉13个风光项目,总规模超1000兆瓦,光伏654兆瓦、风电350兆瓦全在清单上。 多数项目连设备都没装完,只有25兆瓦建成投运,剩下的前期项目直接注销。 更早的去年10月,内蒙古一个户用光伏项目也被核销,1.63亿投资打了水漂。
回头看张家口这个项目,账算得明明白白。 风电每年预估发电2054小时,光伏1396小时,限电和电价波动成了硬伤。 原本测算的电价是0.35元/度,可如今市场化交易铺开,电价上蹿下跳,发电量也不稳定。项目选址在怀安县左卫镇的山坡上,距离市区25公里,前期勘探刚做完,可测算报告里“投资回收期12.05年”这行字,直接让财务部门亮了红灯。
国电投内部早有风声。 2025年7月经营会上,集团明令要求“严把项目入口关”,半年报里“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成绩单背后,藏着一条铁律:收益率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准上马。 3月的新能源专题会更直白,集团总经理亲口定调:“全电量入市时代,必须向度电利润要效益。 ”高管桌上摆着的项目清单,凡内部收益率低于9%的,都被标上了黄色预警。
张家口项目栽在细节里。 30兆瓦储能电池每天得充放电两次,可当地电网调峰容量有限,储能实际利用率比测算低了15%;风电场地形崎岖,部分机位运输成本超预算200万;光伏区涉及3个村的土地流转,补偿款比两年前涨了三成。 项目筹备组递过三次优化方案,把储能砍到20兆瓦时、光伏组件换成廉价版,可资本金收益率还是卡在8.5%以下。
集团审计部门翻出份内部文件:2025年新规要求,所有新能源项目必须通过“收益率动态监测”。 每个季度更新电价、发电量、成本三组数据,红黄绿灯预警系统实时刷新。 张家口项目在二季度亮起了红灯同区域新投产的风电场实测利用小时数只有1850,比可研报告里的预测低了200小时。
同期被砍的项目还有一串。云南玉溪某光伏项目林地审批拖了两年,总成本涨了18%,上月刚注销备案;江苏宜兴风电项目挂牌转让四个月没找到接盘方,最终直接清算。 投资部门私下吐槽:“现在报项目比考大学还难,收益率红线从8.5%提到9%,可研报告得做三套测算模型备用。 ”
工程圈流传着一个细节:张家口项目的总承包方原本已进场搭临建,突然收到停工令,两百多根桩基扔在荒地里生锈。 施工队老李在电话里抱怨:“设备定金都交了,现在追着业主讨违约金。 ”而吉电股份的公告最后一句话写得冷静:“本次终止不影响当期损益。 ”
集团采购部的动作更印证了风向转变。 光伏组件招标价从每瓦0.9元压到0.82元,风电主机要求国产化率95%以上;储能电池的质保条款从8年拉到10年。 一家供应商的业务员透露:“现在投标得附上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表,小数点后两位不符直接废标。 ”
项目终止后的资源调配转向了确定性更高的领域。 国电投某区域公司刚拿到批文,把原定给张家口的贷款额度转投山东海上风电;另一笔资金流向了辽宁核电站的二期工程。 审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新立项的7个项目中,6个是保障性并网项目,只有1个走市场化交易还得搭配煤电联营。
风波里的怀安县镇政府保持了沉默。 当地招商局官网的项目进展栏停留在今年1月:“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完成土地预审。 ”而国家电投官网的最新头条是:“青海戈壁风电基地全容量并网,年利用小时数突破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