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外卖大战彻底改变了中国互联网格局。 美团二季度净利润暴跌89%,市值单日蒸发890亿港元;京东、阿里投入数百亿补贴抢占市场,三巨头价格战打到监管出面干预,这场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美团在2025年8月27日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财报。第二季度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调整净利润仅为14.9亿元,同比暴跌89%。 这个数字远低于市场预估的98.5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团二季度经营利润只剩2.3亿元,同比暴跌98%;经营利润率从13.7%跌至0.2%。
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立即做出反应。 次日美团股价暴跌12.55%,单日市值蒸发超890亿港元。 实际上自三月初以来,美团股价就一直表现疲软,大幅跑输市场。
这场危机的根源来自于2025年初开始的外卖大战。 2月11日,京东正式官宣进军外卖业务,对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实行“全年免佣”政策,直接将商家成本压缩至3%-5%,远低于行业18%-25%的佣金率。
京东采取了“0佣金+百亿补贴+骑手社保”的组合策略,从食品质量、骑手待遇和商家抽佣等痛点入手,重点发力高客单价订单及生鲜、医药等细分品类,打破了美团与饿了么长期形成的双雄对峙局面。
阿里系也加入了战局。 5月2日,淘宝闪购提前全量上线,承接外卖场景;7月2日,阿里再抛出总额500亿元、为期12个月的直补计划。 淘宝闪购上线不到两个月,日订单量就突破了8000万单。
面对围攻,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回应:“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这场竞争。 ”这清晰地展现出美团在这场外卖大战中志在必得的决心。
美团确实付出了巨大代价。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上升至614.2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83.61亿元同比增长27%。 销售成本的增速远超营收增速11.7%,销售成本率由58.8%增长至66.9%。
期间费用也大幅增加。 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激增51.8%,达到225.19亿元。 这意味着美团比去年同期多花了77亿元用于推广、广告和用户激励。
补贴大战在7月5日达到高潮,被称为“中国外卖史上最疯狂一夜”。 当晚,阿里系淘宝闪购与美团“撒钱”互撕,狂发“满25减21”、“满16减16”、“0元购”无门槛的外卖券,瞬间点燃全民“薅羊毛”狂欢。
美团订单量冲破1.2亿单创纪录,系统直接被“挤崩”上热搜。 淘宝闪购7月5日的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
线下门店同样感受到巨大压力。奶茶店订单堆成山,店员直呼“忙哭”。 瑞幸美式降到2.2元,肯德基汉堡不到10块,麦当劳套餐直接砍半,“0元奶茶”遍地开花。
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变化。 京东、阿里入局后,美团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73%下降到7月下旬的45%左右,淘宝闪购+饿了么的份额达到40%,京东外卖也占据了14.8%的市场份额。
阿里成为最大获益者,份额迅速扩张,日订单量近1亿,比肩美团,获得了巨量活跃用户。 京东也刷了存在感,截至6月,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
自去年10月的阶段高点以来,美团、京东港股股价均累计下跌逾30%,进入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最差成分股的行列,公司市值总计缩水约1000亿美元。
激烈的竞争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损。 京东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一半,阿里巴巴虽未发布最新财报,但市场预期其增长亦显乏力。
监管层不得不出手干预。 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它们纠正激进促销行为,推动理性竞争,保护消费者、商家和骑手的利益。
这场战争的核心是即时零售这片万亿级市场。 这是一个预计在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的庞大市场,也是重构中国线上线下商业生态的关键一役。
各大平台纷纷争夺本地生活的原因在于传统电商增速放缓。 2025财年淘天集团的中国零售商业板块实现收入4255.26亿元,较上一财年同比增长3%,增速较为缓慢。 其他平台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证明各大厂都急需高频消费场景提升活跃度。
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受到直接冲击。 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经营利润率从25.1%暴跌至5.7%。 作为美团的核心护城河,本地商业收入的下滑,才是最致命的。
配送服务收入的增幅远低于即时配送交易笔数的增幅,仅增长2.8%至236.6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为应对激烈竞争,使得在配送服务收入中扣除的补贴大幅增加。
美团不仅在国内市场面临压力,还在加速海外扩张。 其旗下外卖平台Keeta自2024年进入沙特阿拉伯后,已迅速覆盖该国20个主要城市。 此外,美团计划未来五年内投资10亿美元进军巴西外卖市场,并有意在三年内将业务扩展至卡塔尔、科威特等国。
美团在香港市场推出的Keeta,按2024年3月订单数量计,该平台订单份额达44%,成为香港第一大外卖平台。
二季度美团新业务分部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亏损率环比改善至7.1%。 海外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仍处于投入期。
在这场战争中,美团加大了技术投入。 二季度研发开支63亿元,同比增长17.2%,主要由于AI投入增加。从智能调度到商家AI工具,再到用户侧个性化体验,AI是美团对未来的押注之一。
商家端也感受到压力。 头部茶饮品牌的外卖客单价同比下降35%,部分商户因无法承担广告成本缩减线上投入。
用户端,低价习惯导致7月美团到店业务广告收入增速放缓至10.5%,创三年新低。
骑手成本也在增加。 三大平台为支持业务扩张大量招募外卖骑手,加剧运营成本压力。 京东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也试图在行业内树立新的雇主品牌标杆。
美团在盈利承压时仍加码骑手保障,同步加大骑手端保障与补贴试点,包括职业伤害、养老补贴,旨在稳定运力与服务质量。
这场外卖大战的影响已经超出美团的承受范围。 美团预计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将出现“较大规模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