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袭来 智慧养老重塑晚年 守护幸福夕阳红

发布日期:2025-09-11 点击次数:51

#台风过后的绝美天空#

银发浪潮袭来 智慧养老重塑晚年 守护幸福夕阳红

清晨六点。上海奉贤区“青春里”养老社区。俞奶奶推开窗。百亩马鞭草花海映入眼帘。她不必离开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就能享受专业照护。这是乡村振兴中的养老答案。

但中国的养老图景。远比这复杂。

一、数智时代:人工智能重塑养老边界

大数据、人工智能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变革传统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帮助老年人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

人工智能正发挥四大功能:替代、便利、引领、整合。

智能护理机器人能更专业地处理人力护理做不了的事情。更便利地替代传统人工。更智能地学习积累护理经验。成为有情感的智能终端。而不只是一台机器。

智能管家则为活力老年人提供科学管理日常家政的服务。像一个真正的“管家”。它是“与遗忘竞赛”的助手。让人机交互无障碍。使用极其方便。

智能健康管理实时跟踪分析老年人身体指标变化。提供提示提醒和建议方案。成为将老年人与社区、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家庭成员及政府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的系统。

二、实践探索:从城市到农村的创新解决方案

面对老龄化挑战。各地探索出多种养老模式。

上海长宁区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优质+均衡”为目标。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和小型化、嵌入式养老设施建设。他们打破行业壁垒。政府、社会共同推动幸福养老。

长宁区建立了“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按照40平方米/千人和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的要求。每个街镇建设一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至少一家长者照护之家。绘制“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合一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

上海奉贤区针对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情结。探索建设就近集中居住的“青春里”养老社区。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

奉贤区已建成青村镇吴房村、庄行镇浦秀村和西渡街道五宅村3个“青春里”养老社区。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13家“青春里”养老社区。实现街镇全覆盖。

三、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定型。

截至2021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7亿人。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我国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相继出台10余项纲领性政策文件。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跟进出台政策文件9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50余项。

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人民群众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切实满足。

目前。全国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居家和社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渐形成。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药箱、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和产品不断融入养老服务领域。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效能、增强供给能力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未来展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养老服务正向更高质量发展。回应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期待。

我国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有效破解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是关键。民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修订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研究制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养老院院长培训大纲》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大纲》。明确培养培训200万人次养老护理员的目标。

智慧养老迎来新发展。民政部等部门已开展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共评选出202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342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86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民政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养老机构划清了服务质量“基准线”“等级线”和“安全线”。

结语:守护每个人的幸福晚年

养老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让技术更好地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是我们从事养老服务的初心。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构到社区。人工智能与传统养老深度融合。正重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未来已来。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智能养老带来的便利。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