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那天,星期五,有三百多韩国人乘坐韩国政府派出的包机,从美国回到了首尔。一到机场,一堆记者立马跑过来,打招呼问候,还拽着提问,问题一波接着一波。
他们回想起那段经历,有的忍不住眼眶湿润,泪水倒挂下来,有的则哭得说不出话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是欣然归国,觉得光荣,还是被逼着赶回来,感受到屈辱?
这事得从头说起。9月4号,美国动用了装甲车,还派出工作人员,突袭了韩国现代佐治亚的工厂。现代在美国投资不少,和LG一起合开了一家电池厂,就位于佐治亚州。这次行动中,有475人被逮捕了,里面有三百多是韩国人。
为什么他们被抓呢?原来是因为美国海关执法局接到举报,说这里面存在非法劳工。按照每个人的签证情况进行了分类:有的用旅游签证,还在现代的工厂里干活;有的持商务签证,以为是在做管理工作,没想到这次美方可是认真的。
这是美国ICE多年来最大的一次行动,地点就在韩国现代和LG合资的那家美国工厂。这一动静一下子让韩国政府对美方感到很不满,群众的情绪也被点燃,纷纷在媒体上抨击美国。韩国方面觉得,这样的事情简直是耻辱。
一位姓朴的先生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提到,现场那叫一个吓人,就像打仗似的,有装甲车都开过来了,把我们包围了大概十分钟,大家都被分开,无人能动弹,开始检查证件。
过了一周的时间,期间无法和家里联系,第一件事就是没收手机,然后带到小屋里进行查证件、问话,关了整整一星期。
这一星期肯定没让他饿着,毕竟他们说食物难吃得要命,这种情况还能有好吃的吗?水里还带着漂白粉似的味道,这情形实在不怎么样。还有人说,有的人直接身上被锁上了链子,搞得像对待奴隶似的。
韩国媒体也狂喷不止:咱们韩国辛苦辛苦跑到美国投资建厂,结果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在美国受这么大委屈,这不就等于把我们当奴隶对待吗?
不过,韩国的实力毕竟不及美国,在美国面前想硬气说个“不”,最终还是难以如愿。有些韩国媒体就是这么说的:觉得这就是一种羞辱,就像是被当成奴隶一样对待。
另一派就是开始琢磨:韩国到底该怎么和美国打交道呢?以前,韩国基本是跟着日本的节奏走,日本在贸易和投资上,主要就是拼命增加对美国的投入,在美国搞厂子,想借此缓解关税带来的压力。
其实,韩国也是跟着学的,因为他们和日本都一样:美国在日本和韩国都有驻军。要说得更清楚点,只要某个国家有外国军队站岗,那它就谈不上完全强硬,完全自主——毕竟军队就在那儿摆着。
那会儿,70年代,美国黄金频频被挤兑,法国还真派军舰开到纽约:“快来,把我所有黄金全提走。”船开着就把金子带走了。德国一看,也觉得自己在那儿存了不少,也跟着把黄金拉走。那会儿美国黄金其实不多,于是,美国财政部长打电话给德国财政部长,说:“别像法国那样乱来啊,记得美国在德国驻有兵,不要轻举妄动。”
这就是日本和韩国一直没法对美国表现出强硬姿态的原因。也难怪,韩国国内经常炸开锅,一边的人觉得得留住美军,那可是保障半岛安全的“救命稻草”;另一边的人则坚持要把美军赶走,追求彻底的民族自主。
韩国国内确实存在这样的分歧,毕竟,民族主义在韩国媒体里成了一个话题,而怎么和美国保持关系则是另一个焦点。
还有一些媒体观点比较温和,觉得是不是咱们自己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会雇用一些非法劳工?
这事儿其实也跟东亚和东南亚的文化差异有关,美国这方面的用人方式不太一样。要说英美国家嘛,他们在雇佣和用工上挺讲究规则,原则性很强,按规矩办事,丁是丁,卯是卯,绝不随意。
但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年来习惯了能省则省,常常会找点漏洞:不是短期旅游签证、商务签证吗?商务签证用来做点管理、临时干点活,也没啥大不了的。
他觉得没啥大碍,不过没想到特朗普政府这回特别严肃:你用什么签证就干什么事,别的就算了,否则就算违法。从法律角度来看,特朗普办这些事没啥问题,但对于韩国来说,就觉得“我在你那边投资建厂,我的人就被你这么狠地赶回来。”
接下来,关于签证和务工方面,跟美国怎么沟通呢?“你们费用这么高,我干脆全雇美国人,这样工厂还能有利润?”其实,这也是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一方面要打击移民和非法移民,另一方面又得振兴制造业。
要重振制造业,得有大量工人,完整的产业链,还得靠国外的投资支持。其实,美国这么多年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在中部和中西部一些地方,虽然不少人说失业了,对生活不太满意,但要真在那建个工厂,好好干活还是挺难的——劳动力的素质和积极性都不算高。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差不多半个世纪里,美国的产业一直在外包,像芯片制造这些细活都转去了东亚或东南亚。
这也是为何,过去差不多五十年里,美国的产业一直靠外包,比如芯片这些技术活,基本都转移到东亚或东南亚去啦。
不管怎么说,现在韩国和美国都遇到这么一茬事情。接下来,韩国对美国投资3500亿,问题来了,怎么招聘人员呢?用韩国公民在那儿工作,怎么保证一切合法合规?又怎么避免以后被对待得像奴隶似的,这也是韩国人得头疼的一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