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恢复林草机构单独设置,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发布日期:2025-10-11 点击次数:126

2022年9月30号,河北保定的阜平县,林业局的牌子重新挂了出来。

同一时间,保定山区的徐水、满城、易县等八个县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往前倒一个月,8月26号到27号,张家口坝上的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四县,林业和草原局也集中揭牌,正式恢复了独立设置,成了县政府的组成部门。

再往前,3月19号,邢台市信都区林业局也挂牌了。在此之前,秦皇岛的青龙县、邯郸的涉县等八个地方,已经先行一步。

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有个统一的背景。河北的这波操作,是学了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的经验。

事情的根子,要从2018年说起。

那年3月,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原来的国家林业局没了,新组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划归到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下面管理。

中央层面一动,地方上自然跟着调整。很多县市的林业局,就和当地的自然资源局合并了。林业局的牌子被摘下,变成了自然资源局内设的一个部门。

合并之后,问题慢慢就浮现了。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乡镇一级的林业站。这些最基层的单位,很多被直接裁撤,职能并入了乡镇的综合服务中心。

中心里的人,啥都得干,今天负责防火,明天可能就去管别的了。人手换得勤,很多人对林子里的事儿根本不熟,更别提做什么专业规划了。

林子里的执法也成了难题。

活儿划给了自然资源执法队,可人家要管的事太多了,土地、矿产、林业,样样都得抓。人手就那么多,根本顾不过来。

尤其到了防火期,巡山监管的压力巨大,有人偷偷砍树、毁坏林草,常常发现不了,也制止不了。

乡镇上没了专人负责林业,对自家地盘上哪块地是林地、现状如何,成了一笔糊涂账。上面想搞个造林工程,下面报上来的规划,可能跟实际情况完全对不上。

现在,把林业局的牌子重新独立挂出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块重新挂上的牌子,意味着林草局不再是自然资源局下面的一个“小部门”,而是直接对县政府负责。有了独立的行政管理权和决策空间。

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程实施、执法监管,所有林业草原的事儿,自己就能说了算,不用再跟其他部门扯皮。

从省到市再到县,三级林草管理体系也理顺了。县里直接对市里,市里直接对省里,中间环节少了,上面布置的任务,下面落实起来也快得多。

一位业内专家把国家层面的情况,比作“小马拉大车”。

2018年改革后,国家林草局成了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副部级机构。名义上看,级别好像没变,但实际上的组织号召能力,跟以前没法比。

可它肩上扛的担子,却是国家生态保护修复的重任,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想使劲也使不上。

而且,全国超过一半的县,都没有独立设置林草机构,大量的乡镇林业站被撤销,等于把林草管理的“腿”给砍了,基层力量严重流失。

林业和草原的工作,不仅是种树种草,还涉及生态修复、资源管护、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并到自然资源部门后,很容易被土地、矿产这些业务挤占资源和精力。

回看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一个独立的林业部,机构一直很稳定。

真正的转折点是1998年。那一年,林业部被降格为国家林业局。到了2018年,又变成了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行政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刘东生有过一个说法。

他说,林业部是老部委了。别看现在的林草局级别低了,但它承担的工作,比过去正部级的林业部要多得多,也重得多。

他觉得,不管是正部级还是副部级,这匹“老马”都得把车拉向前。

他还说,这匹“小马”其实不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一匹“良驹”。

老马有老马的耐力,大马有大马的脚力,小马有小马的活力。

中国这么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到底该怎么办,还得看地方自己的实际需要,不能一刀切,别把“大马”给饿瘦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