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引起联系不上,大家可以加我个人微信,账号是 hmgg024。
9.3阅兵过后,咱们作为中国人,心里那是挺激动挺自豪的,小长见识了,毕竟这是历史上头一次咱们现役的主力装备整体超过了美国。
9.3阅兵一结束,网上就传开了这样一种说法:觉得咱们的军事力量已经赶超了美国。
说句实话,这种说法其实不太客观吧。
坦白讲啊,目前只能说中国的整体军事实力和美军相比确实有明显缩小的迹象,不过整体来说,美军的综合军事实力还是比咱们强一些。
为什么?
原因挺直白的,目前美军是蓝星上唯一具备全球范围内军事打击实力的国家,而中国最多也就是蓝星上国土防御能力最强的那一家。
要这么说的话,就算是在国境线内,或者距离国境线500公里范围以内,别说美军了,就算是美国、欧洲、 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再加上全世界的军队,想对中国发动入侵战争,中国都具备实力把侵略者全部狠狠地击败、埋葬掉。
不过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除去核战争的因素,美军对咱们国家的土地是具备直接攻击能力的,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实现对美国领土进行直接打击的能力。
之所以美军能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咱们国家的土地上展开打击行动,主要得归功于美国建立的全球盟友体系,这让他们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400个军事基地。
这些军事基地在战时可以为美军提供后勤补给和支援,而咱们国家就不具备像样的这些条件。
要是真派几艘航母战斗群去打美国西海岸,那就等于没有后勤保障的孤注一掷,实在是兵家大忌呀。
就是说,美国靠着盟友体系来给自己这个军事战斗力加油打气,结果让它的整体军事实力暴涨了整整一个档次,而中国没有这个条件这么做。
就算中国的军事装备再牛,领跑美军现役器材,我们也还没法搞出个真正的全球(或者远洋)作战能力,最多也就是地球上最顶尖的防御国家罢了。
这事啊,中国不太习惯搞那一套联盟体系,主要原因其实挺多的。一方面,走联盟路线可能会让国家的自主决策变得不那么灵活,对中国来说,保持战略自主性特别重要;另一方面,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可能会挑起地区紧张,影响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不值得冒这个险。而且,从历史经验看,结盟容易被卷入大国之间的斗争,得不偿失。再者,中国更倾向于走自己发展的路子,通过不断提升实力来增强整体话语权,不一定非要靠外部联盟来撑腰。总之,思考归思考,实际操作起来,门道可不少。
没得说,中国其实挺有这个机会的。
别光说远的,就拿去年来讲,俄罗斯在上合组织会议上特别直白地跟中国提过,希望中国能带头,俄罗斯再拉一些伙伴,一起组建个类似华约的军事联盟,专门针对那些咄咄逼人的美西方盟友体系。
不过,俄罗斯这个建议,被中方一口回绝,毫不含糊。
中国坚持不结盟!
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方针政策,从没动摇过一次。
嘿,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中国一直秉持着不结盟的原则,主要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不想让自己陷入大国之间的纷争和牵扯,毕竟想做个靠谱的自己,避免被牵着走。再说了,结盟容易受制于人,不是更想自己掌控自主嘛。这样一来,也能更加灵活应对国际局势,减少外部压力,保持战略自主性,真是聪明的选择。
结盟的确能带来不少明显的优势,但凡一个国家变得强大起来,怀有全球霸主的野心,必定会借由结盟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借此增强自己的硬实力和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没有表现出统治世界的野心,这也成为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的根本依据。
从实际情况出发,结盟最大的缺点就是担心被盟友拖累,面临被迫卷入一场战争的风险。
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可不是少数,例子多得很。
一战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这么回事。
塞尔维亚敢这么挑衅奥匈帝国,背后还得靠俄国撑腰——我打不过你难不成我哥俄国也打不过你?
奥匈也是这么想的,敢惹俄国,背后有德国撑腰——我自己打不过你,难不成我哥德国也打不过你?
俄国一向觉得自己有法俄同盟,再加上英国撑腰,打不过德国的话,不会英法俄三家联手还打不过他吧。
最终,一起萨拉热窝的暗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大战,尸横遍野,伤痕累累,千里流血,欧洲无数的皇冠都纷纷落地。
俄乌冲突也是这样的局面。
最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在俄乌冲突爆发中也应承担一些责任。
俄乌冲突之所以爆发,主要归咎于北约的不断东扩,但不得不提的是,东欧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各种挑衅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东欧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挑衅,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一两句,牵扯着挺复杂的历史渊源。
苏联一解体,像德法意这些欧洲主要国家,实际上对俄罗斯没什么仇恨,情绪并没有那么激烈。
不过,欧洲把那些对俄罗斯怀有仇恨的东欧国家拉进北约之后,这些东欧国家自然就会借着北约的旗号,光明正大地跟俄罗斯来点挑衅。
反正挑衅的好处我心里明白,要是能把俄罗斯真搞垮,那我的安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挑衅的后果,北约的欧洲成员,特别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得担责任,那我当然要敢于挑衅啦!
说起这类事情,历史上其实也没啥特别有效的办法应对小国 meddle,把大国拉入战场的情况真是少见,好像也没啥好招数。
美国二战后建立了被称作最强的盟友网络,但说实话,它对盟友的态度就是一看到局势不妙就抛弃队友,真是挺让人无语的。
比起那些远在天边的,比如台湾的蒋介石、越南的阮文绍、阿富汗的加尼,近的就更明显了,比如以色列轰炸卡塔尔。作为有美军军事基地和驻军的伙伴,美军在以色列入侵卡塔尔的战机面前,不但没采取任何拦截措施,反而还提供加油和后勤援助,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盟友关系还真挺“靠得住”的。
总结下来,美国对盟友的态度就是干脆利索,绝不留余地,做事情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这样出卖盟友的举动,难免会让国家的信誉一落千丈。
这次沙特和巴基斯坦签了军事合作协议,明显就是在表达对美国这个老伙伴的不太信赖,说明美国在中东的联盟体系开始出现些许不稳定的苗头了。
苏联对盟友的做法基本上就是派驻军队,再加上克格勃全面掌控,类似于一手控制的小弟。这种操作方式虽然方便,但副作用也挺明显的,主要就是让盟友国家对苏联逐渐产生了全面的反感情绪。
各种示威抗议接连不断,不仅花费控制成本挺大,一旦盟友体系垮掉,这些之前的伙伴很容易变成反苏的强烈阵营——像东欧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我国基本采取不结盟的策略,通常不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军事同盟协议,也不对外承担军事责任,缺点嘛,就是没有可靠的盟友支撑。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还是有一个军事伙伴,那就是朝鲜。
实际上,与朝鲜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军事同盟协议,主要还是出于历史遗留的问题。
抗美援朝胜利后,志愿军准备撤出朝鲜,那怎么确保他们一走,美元军不会再偷偷摸摸地侵入,搞第二次抗美援朝呢?
到了1961年,中国和朝鲜签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里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如果一方遭到武装袭击、陷入战争,另一方得立刻全力提供军事支援和援助,确保两国互相保护。
中方签署这份条约,主要是为了吓阻美方,让美国彻底放弃入侵朝鲜的念头,也不敢威胁我东北的工业基地。
其实这个战略目标基本达成了,不过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副作用。
朝鲜方面靠着中方的军事援助承诺,基本上就像得到了免死金牌一样,在朝鲜半岛各种挑衅搞事,不留余地。
一边搞核武器开发,一边频频在那些敏感地方发射导弹,导致整个朝鲜半岛变成了东亚的火药桶,真是让人头疼。
要不是因为惧怕《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的束缚,美国早就把朝鲜搞得一塌糊涂了,怎么看都不可能目睹着这个敌对国家拥有核武器吧。
伊朗的国土面积、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都比朝鲜大好几倍,可就是搞不出核武器,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
伊朗的领土面积、经济体量还有人口总数都比朝鲜大许多,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搞核武器,主要是怕一旦拥有了核武器,后果太严重,担心受到国际压力和安全隐患。
要是伊朗也能跟中国签个类似的军事联盟协议,估计他们一样会毫不犹豫地去追求核武器。
因为跟朝鲜结了盟,导致中国不光背负了不少道义上的责任,还一直被朝核问题牵扯着太多的外交资源,甚至还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要是哪个地方紧挨着地缘政治冲突的火药桶,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就这么一个军事伙伴,竟然变成了中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的拖累,这也成了后来中国坚定不结盟的主要原因。
讲到这儿,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小国家跟大国结盟可能会变成大国的负担,那是不是能跟大国搭个伙儿呢?
俄罗斯嘛,那可是大佬级别的国家,而且这些年,也挺积极地想跟中国搭伴儿的。
不过呢,中国绝对不会跟俄罗斯结成联盟的。
要是真的和俄罗斯搞联盟,那还不被俄罗斯拉进去俄乌战争,没跑的事。
要是中国真帮忙出点军事援助,俄罗斯那边的局势肯定一边倒,优势明显得不行,轻轻松松就能扫平整个乌克兰。
可俄罗斯赢了战役的代价,却只能由中国来扛,这事儿是不是挺吊诡的?
中国可能面临西方全面的严厉制裁,每年出口额可能会减少上万亿美元,数以万计依赖外贸的工厂将倒闭,上千万工人失去工作,结果中国经济可能会倒退好几年。
中国还有一个接近盟友的伙伴,那就是巴基斯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巴铁。
就算是巴铁,也未必和中国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紧密。
今年发生的一场5.7空战,靠着中国的武器系统,巴基斯坦给印度来了个沉重的打击。
这次胜利之后,巴基斯坦的政治影响力明显提升,跟美国的关系也迅速升温。
军事实力和安全方面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元帅在短短三个月里跑了三趟美国,成了第一个受到邀请,在白宫和特朗普总统一块儿吃工作午餐的巴基斯坦军方领导人。
美国答应向巴基斯坦提供包括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技术在内的国防支持,还正式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俾路支解放军”(BLA)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同时也愿意增加情报合作和反恐训练,这实际上也对印度施加了一些压力。
到2025年7月两国签下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议,真是大事一桩呢。
美方把对巴基斯坦的进口关税降到19%,这是南亚地区最低水平,比对印度的50%惩罚性关税还低得多,真是帮了大忙,大大提升了巴基斯坦商品的竞争力。合作的范围包括矿产、农业、信息技术、加密货币等等,标志着“经济合作新时代”的正式开启。
特朗普宣布,美巴双方将携手开发巴基斯坦丰富的石油和关键矿产资源,合作的重点地区选在俾路支省,预计会引入美国的石油公司牵头进行开采。
在美方的大力拉拢下,巴基斯坦逐渐开始明显向美国靠拢。
他们计划进口一批美国先进的空对空导弹,想借此增强巴基斯坦对美式武器的依赖(同时也算是在减少对中方武器的依赖),还打算向美国出口一些急需的稀土矿产。
在中美竞争的关键关头,也就是中国用稀土作为筹码牵制美国的时候,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口稀土这类重要矿产,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毕竟,巴基斯坦的稀土开采依靠的都是中国帮忙提供的设备和技术)。
毕竟,巴基斯坦是个独立的国家,按理说,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也是属于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常权益,我们也不好批评什么。
不过,10月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才刚刚推出了紧急措施,特别加强了对稀土炼制技术和设备的严密管控——也就是说,这项管控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例外豁免,连巴基斯坦都不例外。
就连巴基斯坦都如此,咱们跟其他国家即使结了盟,未来在中美角逐的关键时刻,这些联盟国能不能顶得住美国的拉拢,真是个大问号。
其实,中国不轻易结盟,主要还是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想被别人绑住,特别是在国际大势那么复杂的情况下。再者,结盟可能会让中国失去自主决策的空间,而且不同国家利益不完全一致,合作起来也挺难以平衡的。总之,不结盟让中国更灵活,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说白了,结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那军事力量添把火,显著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心里也清楚,这样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少——
主要是容易被盟友拖后腿,像朝鲜那样,成了我们外交上的个负担。咱们中国既学不来美国关键时候舍得卖盟友的那一套,也不能照苏联的路子,用驻军加克格勃来全盘掌控盟友的内政外交,所以干脆就不跟人结盟。
其实我一向觉得,虽然中国在国际上没有啥盟友,看上去挺孤零零的,但其实中国自己本身就是个超级大国。
咱们一个省就差不多等于欧洲的一个国家,34个省级行政区合在一起,经济规模和欧盟差不了多少,不过人口的话,比欧洲总人口还要多不少。
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中国看作一个由几十个国家组合成的超级大集团,而且大家共享文化传统,凝聚力特别强,比起欧盟那种散散拼拼的联盟,简直强太多了。
所以呢,我们根本不用靠联盟来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我们也没有野心去统治全世界)。
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从本质上说,就是把战略自主的掌控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考虑到现实中的利益,咱们要防止主权被联盟绑得死死的,这样一来,面对俄乌冲突或者巴以局势,咱们就不用非得站队,保证了咱们在外交上的自主权。
同时,配合我们“全方位开放”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的市场、资源和技术都变成咱们的手中宝,咱们还能把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进行双向输出。
在国际责任方面,我们打破了过去美苏集团争夺的那套全球治理模式,提倡的“伙伴关系”没有涉及军事联盟义务,但能在经贸、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实在的合作,为各国之间相处找到了新的方式。
毕竟大多数人都喜欢安安稳稳地吃肉,不太喜欢胡搞瞎搞去打打杀杀的事。
凭借着中国强劲的经济实力和统一的大市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加入到中国的产业链和市场中来。
凭借着让美国都感到敬畏的强大军事力量,能够对全球那些不稳定势力形成绝对的威慑。
用经济把大家紧紧“绑”在一块,齐心协力搞发展赚大钱,用军事保护场子,防止那些不安分的分子搞事惹麻烦。
德行和刀锋,才是真正能持续推动我们健康发展的全球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