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35 打不过歼 20 / 歼 16,为啥出勤率最高?“买亏了”,还是另有其妙?

发布日期:2025-11-20 点击次数:161

有人骂 “买亏了”,却不懂这 “藏拙” 的妙

谁又在拿苏 35 “踩一捧一”?前阵子还有人拍着歼 20 的参数表喊 “苏 35 就是落后货,连隐身都没有”,“买苏 35 纯纯交智商税”,结果最新战备数据一出来 —— 苏 35 的年出勤率居然比歼 20、歼 16 还高!那些骂 “买亏了” 的键盘侠,现在怕是要懵了:明明打不过国产尖端战机,为啥它反倒成了 “出勤劳模”?

不是苏 35 “最强”,是它 “最适合当‘工具人’”

总有人把 “出勤率高” 等同于 “战力最强”,可他们忘了:战机跟工具一样,不是 “性能越狠越常用”,而是 “越趁手、越耐造越常用”。歼 20 是啥?是踹门的 “尖刀”,隐身、超巡、先进航电拉满,可这种尖端装备能天天拉去近海巡逻、日常训练吗?就像家里的高端菜刀,不会用来切菜板上的碎渣;歼 16 是 “多面手”,能挂导弹能扔炸弹,可它的多任务系统调试复杂,更适合练 “精准打击”“协同作战”,不是用来天天 “绕圈巡航” 的。

反观苏 35,看似 “没隐身、航电不如歼 16”,却有个大优点 —— 皮实、可靠、上手快。发动机耐造,不用频繁维护;飞控系统成熟,飞行员适应快;连外挂架都经得起高频次挂载训练弹。简单说:它不用像歼 20 那样 “精细保养”,也不用像歼 16 那样 “复杂调试”,喊一声就能飞,飞完简单修修又能上。讽刺的是,那些骂 “苏 35 落后” 的人,怕是以为战机跟手机一样,配置高就该天天揣兜里用 —— 咋不要求把福建舰开去内河巡逻呢?

外媒前笑 “中国买苏 35 是造不出好战机”,现酸 “出勤率高是没的选”

最滑稽的是西方媒体的变脸速度:2018 年苏 35 刚列装,他们拍着歼 10C 的照片嘲讽 “中国买苏 35,是因为国产战机打不过俄制货”;现在看到苏 35 出勤率最高,又阴阳怪气 “中国只能靠苏 35 撑场面,歼 20 / 歼 16 根本不够用”。

合着中国买苏 35 就是 “造不出好的”,用苏 35 就是 “没的选”?咋不说他们自家的 F-22 一年出勤没几次,天天靠 F-15、F-16 当 “劳模”?更讽刺的是,某国之前还说 “苏 35 不如 F-16V”,结果看到苏 35 在南海跟外机 “贴身周旋” 的视频,立马改口 “苏 35 的机动性被中国玩明白了”—— 这脸变得比苏 35 的矢量发动机还灵活,咋不承认 “中国会用装备” 比 “装备本身强” 更重要?

高出勤率的 “妙用”:苏 35 是 “过渡桥”,更是 “解放者”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没人否认苏 35 打不过歼 20,但它的高出勤率,恰恰藏着最聪明的 “战略算计”:一方面,苏 35 的矢量发动机、空战机动性,能帮飞行员练 “近距离格斗”“复杂气象飞行” 的硬技能 —— 这些经验能直接反哺歼 20、歼 16 的训练,相当于 “用苏 35 当‘教练机’,培养能飞尖端战机的飞行员”;另一方面,苏 35 扛下 “日常巡逻”“联合训练” 的活儿,能让歼 20、歼 16 把精力放在 “隐身突防”“跨区作战” 这些 “高端课” 上,不用在 “日常任务” 里浪费寿命。

那些骂 “买苏 35 亏了” 的人,怕是没算过这笔账:要是没有苏 35 当 “劳模”,歼 20 天天去飞近海巡逻,不仅浪费维护成本,还可能暴露隐身特性;歼 16 天天挂着训练弹绕圈,哪有时间练 “挂载巡航导弹精准打击”?苏 35 的 “不显眼”,恰恰成了它的 “优势”—— 就像球队里的 “蓝领球员”,不抢得分风头,却能把防守、传球的脏活累活干好,让明星球员安心得分。

出勤率高不是 “没更好的”,是 “分工更合理”

苏 35 的高出勤率,从来不是 “中国没好战机” 的证明,而是 “中国会用战机” 的体现。就像家里有高端烤箱,也得有个耐造的平底锅 —— 烤箱用来做复杂的蛋糕,平底锅用来煎蛋、烙饼,不是平底锅比烤箱好,是各有各的用处。

那些拿着 “战力表” 踩苏 35 的人,怕是不懂 “战备不是比谁更狠,是比谁更稳”。苏 35 的 “不突出”,恰恰是为了让歼 20、歼 16 “更突出”;它的高出勤率,不是 “落后的无奈”,而是 “成熟的战略调配”。等哪天苏 35 的出勤率降了,反而说明歼 20、歼 16 的数量和成熟度够了 —— 可现在,这群键盘侠连 “分工” 都不懂,只会拿着参数表喊 “亏了”,跟当年骂 “买黑鹰是造不出直升机” 的人,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要不要再扒一扒苏 35 的具体 “劳模案例”?比如它在南海跟外机 “伴飞周旋” 的细节,或是帮歼 16 飞行员练 “近距离格斗” 的训练数据,这些实锤更能戳穿 “苏 35 没用” 的谎言。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