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编剧古二(程骏年)再度曝光7段与王家卫、秦雯的对话录音,这场原本聚焦《繁花》编剧署名纠纷的行业争议,因一段涉及演员台词分配的内容陡然转向——录音中秦雯提及《流金岁月》拍摄期间“倪妮的事自己一直有在管”,瞬间点燃网络对倪妮“后台”“靠山”的诸多猜测。24小时后,倪妮工作室的律师声明强势落地,将这场裹挟着隐私曝光与明星争议的舆论战推向高潮。
此次录音曝光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古二与《繁花》剧组持续数月纠纷的延续。这位自称《繁花》核心框架创作者的编剧,此前因署名争议与剧组对簿公堂,9月其发声账号遭封禁后,此次携一小时录音卷土重来 。录音内容除佐证创作贡献、包含对唐嫣“很装”、陈道明“记不住台词”等评价外,最引人关注的片段直指2020年播出的《流金岁月》:秦雯透露剧中原定给刘诗诗(饰蒋南孙)的台词被调整给倪妮(饰朱锁锁),刘诗诗沟通时遭其驳回,且明确表示“倪妮的事自己一直有在管”。
在影视圈“资源倾斜=后台加持”的刻板认知下,这段缺乏完整上下文的对话迅速发酵。有网友将秦雯的表态解读为“倪妮背后有人撑腰”,结合秦雯作为白玉兰奖得主的行业地位,以及倪妮近年来在《流金岁月》《繁花》等大制作中稳定的资源,“靠关系拿角色”“背后有资本力捧”等猜测在社交平台蔓延。更有甚者将此前古二曝光的“剧组权力博弈”细节与倪妮关联,拼凑出所谓“资本护航”的叙事链条。
舆论狂欢并未持续太久。11月1日,倪妮工作室委托律师发布的声明打破了猜测僵局。声明直指“大量传播、编造不实谣言并发表侮辱性言论”的行为已严重侵犯名誉权,明确表示已完成证据保全并将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强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呼吁维护健康网络环境。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迅速登上热搜,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恶意揣测的必要反击,而部分围观者则期待看到更具体的事实回应。
这场争议的核心矛盾,早已超越单一明星的名誉纠纷,折射出影视行业多重伦理与规则困境。从爆料方来看,古二自曝因录音维权遭账号封禁,其作为渐冻症患者“月薪数千兼做助理”的经历虽引发同情,但偷录私人对话并选择性公开的行为,被法律专家指出涉嫌违反《民法典》隐私权规定。而《繁花》剧组此前曾回应称,古二仅是“前期资料收集成员”,录音系“加工筛选后非法发布”,双方各执一词的僵局更让事件真相扑朔迷离 。
对倪妮而言,这场无妄之灾并非首次。作为曾与秦雯多次合作的演员,她在《流金岁月》中的表现当年已获认可,但此次因他人对话被卷入“后台”争议,本质上是公众对行业资源分配机制的焦虑投射。影视圈长期存在的“署名混乱”“资源暗箱”等问题,让观众习惯性用“阴谋论”解读正常创作调整,而碎片化录音的传播特性,更放大了这种误解空间。
截至目前,王家卫与秦雯方面尚未针对最新录音中的演员相关内容回应,古二的社交账号已再度屏蔽涉事录音,唯有倪妮工作室的维权声明成为明确的态度锚点。这场由录音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指向两个亟待厘清的命题:一是创作者维权能否突破隐私伦理的边界,二是公众该如何理性看待缺乏上下文的行业“秘辛”。
当录音的热度逐渐褪去,留在舆论场的不应只有对明星“后台”的猎奇式追问,更该有对影视行业规则透明化的期待。而对倪妮而言,法律武器或许能终结谣言,但真正消解质疑的,仍是作品与职业操守的长期沉淀——这一点,从来不需要所谓“后台”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