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中国不公正对待了!”
这种哭诉,配上镜头前那张委屈巴巴的脸,差点就让人信了。视频里,一位英国博主的妻子对着镜头,眼泪说来就来,控诉广州边检“没有人情味”,拒绝她入境。丈夫则在一旁帮腔,满脸震惊,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这家人去年就因为违规使用免签政策,在北京被抓了个正着,还被罚了款。当时他们仗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拿着只能在京津冀地区活动的许可,一溜烟坐上了去上海的高铁。四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轻描淡写地在视频里谎称自己“迷路了”,这种挑战人智商的借口,也亏他们想得出来。
被边检逮住后,他们还装傻充愣,最后留下了不良记录。按理说,吃过一次亏,总该长点记性。可这家人偏不,大概是觉得上次的处罚不痛不痒,这次又兴冲冲地订好机票,想来广州“二刷”中国,甚至连要去拍当地穆斯林社区的计划都做好了。
结果,刚到机场就被拦下了。系统里清清楚楚地记着他们去年的“光荣事迹”,五年内不得享受免签待遇。这下他们不干了,直接把摄像机一开,开始表演。
他们绝口不提自己之前违规的事,反复强调自己只是“普通游客”,抱怨中国的规定太“严格”。视频里,妻子哭诉签证官根本不信他们,丈夫则言之凿凿地说,上次被罚时问过工作人员,对方说“不会”影响下次入境。也不知道是哪位工作人员这么说的,还是他们自己把客套话当成了许诺。
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机场的贵宾休息室。被拒入境后,他们有24小时的转机时间。这位旅行博主大概是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趁工作人员不备,带着一家人偷偷溜进了贵宾室,吃吃喝喝,享受设施。被发现查护照时,妻子还抱怨对方“没礼貌”,全然忘了自己又一次在违规的边缘试探。
他们在机场一边睡沙发,一边吃着印度咖喱,还不忘举着相机记录自己的“悲惨遭遇”,嘴里念叨着中国如何“不友好”,转身就把这些素材剪辑成煽动性的短片,发到了网上。视频里,他们把自己塑造成无辜的羔َ羔羊,刻意剪掉了所有对自己不利的真相。
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视频一出,很快就有理性的外国网友站出来打脸。一位英国同胞留言:“你们自己先违反规定,为什么不反省一下?”另一位更直接:“你去英国试试,违规一次,看下次还让不让你进?”
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本想博取同情,攻击中国的免签政策,结果却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自己根深蒂固的特权思维。他们似乎认为,凭着一张西方面孔和一个有点流量的账号,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横着走,无视规则。
中国的开放确实是张开双臂的,但这份欢迎从来不包括那些不尊重规则的人。免签不是一张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而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便利。当这份信任被滥用,便利被收回,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说到底,让人反感的不是他们被拒,而是他们被拒之后那种理直气壮的表演。真正的旅行者,首先学会的是尊重,而不是如何用镜头撒谎。对这种把违规当“流量密码”的博主,规则的大门,关上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