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背后!母亲甩锅教练反被扒,网友:谁给孩子买的电摩?

发布日期:2025-11-23 点击次数:54

有时候,悲剧就像一个被踢飞的石子,你不知道它会弹向何方,最终又会砸中谁的窗户。

17岁的陈思诺,一个顶着“国家一级运动员”光环的跆拳道小子,本该在明年高考的独木桥上杀出一条血路,结果,他自己却在一条回家的路上,提前走到了终点。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炸了锅。

按理说,一个花季少年意外离世,评论区应该是一片蜡烛和“节哀”。

可怪就怪在,风向很快就偏了,矛头直指孩子的母亲。

一场本该是家庭内部的悲痛,硬生生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责任划分”辩论赛。

咱们先把时间倒回那个致命的夜晚。

湖南湘潭,陈思诺结束了紧张的体育单招训练,骑着一辆电动车,后面还载着一个同学。

青春的荷尔蒙混合着引擎的轰鸣,结果,一声巨响,一个生命当场没了,另一个被直接送进了ICU,据说眼部重创,未来能不能再看见这个世界,都是个未知数。

两个家庭,瞬间从对未来的憧憬,跌进了负债累累的深渊。

几天后,陈思诺的妈妈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悼念儿子。

视频里是孩子一张张获奖的照片,和教练的合影,配的文字也是惋惜孩子在冲向荣誉的路上出了意外。

这操作,没毛病吧?

人之常情。

可网友的眼睛,有时候比监控还毒。

有人在评论区问咋回事,陈母回复说是训练完回家路上出的车祸。

就在大家准备安慰这位母亲时,本地网友的“剧透”来了:“他骑的可是电摩,速度快得飞起那种!”

这一下,舆论的风向标开始疯狂摇摆。

紧接着,更猛的料被扒出,有人说看过事发监控,孩子没戴头盔,在路上玩蛇形走位(走S路),纯属自己“作”的。

这下,陈母坐不住了。

她抛出了一个关键信息:孩子参加的是单招培训,家长交了钱,教练是“包吃包住包接送”的。

言下之意,孩子出事,教练脱不了干系。

她还特意放了孩子和一位易教练的合影。

这下好了,网友的怒火找到了宣泄口,瞬间涌向了这位易教练。

可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反转什么时候来。

很快,又有“知情人士”站出来替易教练喊冤,说这位是孩子的前任教练,是把陈思诺一手培养成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恩师。

现在的单招培训,是另一个教练负责。

陈母这么干,被解读为是想“带节奏”,让网友去网暴无辜的人。

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

母亲的说法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她说给孩子买了车,但“从来不让骑”,车钥匙都锁在地下车库。

可最后又补了一句“不知道教练为什么会同意骑”,这口锅甩得,堪称艺术。

车在自家车库锁着,钥匙也在家里,孩子怎么拿到车,又怎么骑出去的?

就算教练同意,他能隔空给孩子解锁吗?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翻出陈母账号以前的视频,一家人开车出门,副驾驶塞了俩人,还都没系安全带。

这下,大家更觉得,这家人的安全意识,可能早就为这场悲剧埋下了伏笔。

网友的质问也越来越尖锐:“为什么给未成年的孩子买这种危险的‘马路杀手’?”

其实,这事儿掰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根本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

它就像一团乱麻,每个线头都牵着一点责任。

首先,家长。

给未成年孩子买电摩,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无论你嘴上说“不让骑”一万遍,你把一把上了膛的枪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然后指望他有圣人般的自制力?

这不现实。

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是这起悲剧中那块最沉的基石。

然后,孩子自己。

17岁,是个觉得自己能掌控全世界的年纪。

追求速度与激情,在同伴面前耍帅,这些心理我们都能理解。

但这种“理解”,不能成为漠视交通规则的理由。

不戴头盔、超速、蛇形走位,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向死神招手。

他不仅赌上了自己的命,还把同学的未来一起押了上去。

最后,那个神秘的“单招教练”。

如果真如陈母所说,有“包接送”的约定,那为什么两个孩子会脱离监管,自己骑车回家?

这里面是否存在监管漏洞?

当然,在官方通报出来之前,我们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这场悲剧,撕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伤口,更是我们社会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交通管理乃至网络舆论生态上的一个巨大脓包。

我们习惯于在悲剧发生后,急匆匆地寻找一个“罪魁祸首”,然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仿佛这样,我们自己就能心安理得。

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果家长能从源头上掐断危险,如果学校和教练能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对生命多一分敬畏,或许,那个在跆拳道垫上挥洒汗水的少年,今天依然在为他的大学梦而拼搏。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只希望那个在ICU里昏迷的同学能早日醒来,也希望这场用生命换来的教训,能真正敲醒一些人。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后悔药,生命的进度条,一旦拉到底,就真的结束了。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