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兼金石学家王懿荣罹患疟疾,太医在诊断之后为其开了一份药方,其中有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王懿荣派人前往宣武门外的达仁堂药店取药。药材取回时,王懿荣注意到“龙骨”表面刻有形似古篆文的符号。作为热衷于古文字研究的学者,他对这一现象颇感疑惑。在仔细辨析后,他判断这些符号极可能是商代的文字。事实正如此,所谓的“龙骨”上的文字,便是后世所称的甲骨文。
岁月流转,1928年,中央研究院受国民政府委托,首次在安阳小屯村展开正式考古发掘,自此,殷墟成为中国历史考古学上的重要遗址,开启了对商代文明的系统研究。
到1952年11月1日,殷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毛主席。为何毛主席突然前往殷墟?这一年下半年,国内政局逐渐稳定。党中央出于关怀,为毛主席安排了一周的休假。在此期间,毛主席始终牵挂民生,尤其关注黄河流域的水患治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屡屡泛滥,影响深远。毛主席趁着假期实地考察中下游沿岸,希望进一步了解和推动治理工程。
1952年10月25日,一趟专列自北京出发,途径天津、济南、徐州、开封、新乡,再北返北京。11月1日,即将抵达安阳,毛主席计划在当地短暂停留。此行有两项主要安排:一是考察殷墟遗址,二是参观袁世凯墓。由于返京时间紧张,毛主席只预留了三至四小时。他还特意嘱咐随行人员,不干预地方事务,不召见地方官员,不接受宴请,并坚持在专列上食宿,避免给当地工作带来干扰。
新乡至安阳途中,列车途经潞王坟站。毛主席向平原省省会负责人询问为何名为“潞王坟”,得到解释此处是明朝潞简王朱翊镠的陵园,始建仿照万历皇帝的定陵,现为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之一。毛主席又问及北侧山峰,得知其名为凤凰山,感叹地势与命名之妙,理解潞王安葬于此的原因。
路上,毛主席专注翻阅《新乡县志》。抵达汤阴站时,他要求下车参观,因书中记载有岳飞事迹,他希望一探岳庙。随行的罗瑞卿事先联系汤阴县干部,迎接毛主席。到站后,公安局长苗庆喜前来拜候。毛主席关心地方民生,握手询问群众生活状况。苗庆喜如实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民生显著改善,使毛主席非常满意。毛主席又问及镇压反革命进展。苗庆喜简要汇报后,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认可,称赞大家为当地百姓除害功勋,表示群众不会忘记他们。
罗瑞卿说明毛主席此行欲参观岳庙,县长王庭文赶来,毛主席见面时询问是否相识。王庭文回忆去年在华北县长会上与毛主席合影。对于岳庙现状,王庭文说明庙宇因战争损毁,正在修缮,但县里常在此开会、住宿,群众对此有意见。毛主席听后,立即指出应尊重群众习惯,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停止在庙中办事。王庭文连连点头。正准备前往岳庙,不料车中有人高喊“毛主席万岁”,现场气氛骤然热烈,群众争相欢呼。罗瑞卿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取消行程。毛主席虽有微词,但还是接受了建议,随专列继续前往安阳。
上午十时许,专列抵达安阳,地委书记曹幼民、行署专员程耀吾等早在车站迎候。毛主席见阵仗颇大,略感疑惑。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解释,大家期盼与毛主席见面,获得鼓励以更好服务人民。毛主席未多言,只与众人依次握手。介绍到程耀吾时,毛主席对名字起了兴趣。程耀吾解释姓名字形,毛主席开玩笑说他的名字“光耀自己”,而自己“泽东”则“泽被一方”,戏谑间气氛愈加轻松。
毛主席随即乘车前往小屯村考察殷墟遗址,不禁聊及商纣王的历史形象。他认为,纣王并非一如史书所载的昏君,相反,有文武才能,曾统一东夷、中原。毛主席直言,后世恶评多由周人所言,不宜尽信。同行人员皆受此教益。
殷墟遗址面积广大,包括数个村庄。毛主席沿路步行参观,路上询问纣王墓的所在地,却无人能答。程耀吾解释,解放前盗墓严重,许多古墓早已毁坏。毛主席听后未多责备,只是淡然接受。此时他畅谈殷商王朝在此都城的历史,赞叹殷墟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都邑之一。根据记载,商朝都城经历多次迁移,最终盘庚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定都于殷,商朝政权随之稳定,绵延270余年,直到灭亡。
毛主席又在妇好墓附近的小桥小憩。值得一提的是,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生前曾统军征战,是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彼时妇好墓尚未发掘,毛主席并未知晓其具体位置。
休息片刻,毛主席带众人登临附近高地,远望漳河。他提起漳河曾是曹操操练水师的地点,也是其崛起之地,历史意味深厚。毛主席有意考问在场领导,指着沿岸村庄让程耀吾辨认村名。对方应答娴熟,毛主席进一步讲解“司空”一词本为古代官职,与程耀吾的职级近似。
殷墟考察告一段落后,毛主席随后转赴袁世凯墓。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墓地坐落在洹水北岸太平庄,融合中西建筑风格,耗资巨大。毛主席参观墓园时,对石雕工艺产生兴趣,询问运石传说,感慨劳动人民的伟力。
观览结束,地方领导建议进餐。毛主席同意,大家轮坐分食,席间毛主席详述袁世凯的生平史实,从项城起家,善于权谋,两面派做派令清廷忌惮。毛主席评价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又复辟帝制,仅在位八十三天,终以失败告终。他强调历史应有警示教育意义,主张袁世凯墓应予保存,供后人反思。
午后,毛主席离开袁墓,返回车站乘专列启程。此次视察,不仅令当地干部见识其广博学识,更感受到伟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无论身处何地,毛主席心系民众,关怀如一,其伟大人格与亲民情怀,令在场众人深感敬佩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