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和对话经过文学加工,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大爷,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们只收微信支付宝,现金不要!"收银员小刘不耐烦地挥着手,"您要买菜就扫码,不扫码就别买了!"
72岁的王大爷攥着手里的五十元现金,脸色铁青:"小伙子,我就用现金买个菜,怎么就这么难?"
"现金就是不收,这是店里规定!"小刘声音更大了,"大爷您别为难我了行不行?"
围观的顾客越来越多,有人开始指指点点。王大爷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收银台上贴着的各种二维码,缓缓开口说了一句话。
话音刚落,小刘的脸瞬间煞白,手里的扫码枪"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后厨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碰撞声,老板陈明华连围裙都顾不上解,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前台,对着王大爷深深鞠躬:"大爷!对不起对不起!"
整个超市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愣住了。
01
王大爷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出门买菜,这个习惯保持了二十多年。退休前他是中学语文老师,生活规律得像钟表一样精准。妻子去世三年了,一个人的日子更需要这些固定的节拍来支撑。
平时他都去街口的老菜摊,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认识十几年了。菜品新鲜,价格公道,关键是可以讨价还价,用现金结账。可是上个月,那片老菜市场因为市政改造被拆除了,菜摊们都搬到了三公里外的新农贸市场。
王大爷腿脚不便,坐公交去一趟太折腾。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鲜生活"连锁超市,装修得干净亮堂,菜品看起来也不错。王大爷想着,就近买菜也方便。
这天早晨,王大爷挑了几样常吃的蔬菜:两个西红柿,一根黄瓜,一把菠菜,还有一袋鸡蛋。在菜品区转了一圈,发现价格比老菜摊贵了不少,但胜在方便。
收银台前,二十出头的小刘正在低头玩手机。王大爷把菜放在台子上:"小伙子,算一下多少钱?"
小刘抬头扫了一眼,熟练地用扫码枪对着商品条码扫描:"一共四十三块五。"说完,他指了指收银台上贴着的二维码,"扫这个付款。"
王大爷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我用现金。"
小刘愣了一下,摆摆手:"大爷,我们店不收现金的,只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
"为什么不收现金?"王大爷有些疑惑,"现金不是钱吗?"
"现在都数字化了,现金太麻烦了。"小刘说着,又指了指二维码,"您用手机扫一下就行,很简单的。"
王大爷掏出一部老年机,屏幕只有巴掌大:"我这手机不能扫码。"
小刘看了看那部按键手机,有些不耐烦:"那您找个年轻人帮您扫一下呗,或者您下载个微信,我教您注册。"
"我不会用那些东西。"王大爷坚持着,"我就用现金买菜,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是我们店规定只收移动支付啊。"小刘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您要不然就别买了,后面还有人排队呢。"
后面确实排起了队,几个年轻人开始催促。有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说:"大爷,您别耽误大家时间了,现在谁还用现金啊。"
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倒是同情地说:"要不我帮您扫码吧,您把现金给我。"
王大爷摇摇头:"谢谢你,孩子。但我想问问,为什么现金就不能用了?"
小刘越发不耐烦:"大爷,您别钻牛角尖了。现金找零麻烦,容易出错,还有细菌,我们店就是这个规定。您要买就扫码,不买就让开,别影响后面的人。"
"影响什么?"王大爷的脸色沉了下来,"我拿钱买东西,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您这钱我们不要啊!"小刘声音提高了,"您这不是无理取闹吗?"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窃窃私语。王大爷听到有人说:"这老头怎么这么固执,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现金。"也有人说:"店家这样做确实不太合适,现金为什么不能收?"
王大爷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他退休前教了三十多年书,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但今天这事让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感。
"小伙子,我再问你一遍,你们店真的不收现金?"王大爷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不收!就是不收!"小刘几乎是吼出来的,"您爱买不买!"
02
争执声引来了更多围观者。超市里原本播放的轻柔背景音乐在这种紧张气氛中显得格外刺耳。
"这老大爷也太固执了,都什么年代了还用现金。"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年轻男孩说道。
"就是啊,我奶奶都会用微信支付了。"旁边的女孩附和着。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皱着眉头说:"我觉得这店家做得不对,法律规定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凭什么不收?"
"哎呀,你们懂什么?"小刘听到有人质疑,更加理直气壮了,"现在都无现金社会了,现金多不卫生啊,而且容易收到假钞。我们这是为了顾客好。"
王大爷静静地听着这些议论,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他看着小刘,缓缓问道:"你说为了顾客好?"
"对啊,移动支付多方便,又快又安全。"小刘得意地说,"您这样的老年人就应该与时俱进,学学新技术。"
"与时俱进?"王大爷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那你告诉我,我这样的老年人如果都不会用手机支付,是不是就不配买东西了?"
"我没这么说......"小刘有些心虚,但还是嘴硬,"您可以学啊,现在小孩子都会用。"
"学?"王大爷的声音提高了,"我七十二岁了,老花眼看不清手机屏幕,手指关节炎按不准键盘,记性也不好记不住密码。你告诉我怎么学?"
这番话让围观的人群安静了下来。那个推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低声说:"确实,我爷爷也是这样,根本学不会用智能手机。"
但小刘显然没有被说服:"那您可以让家人帮您啊,或者找人代付。"
"我老伴去世了,儿子在外地工作。"王大爷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就想买个菜,用现金买个菜,这很过分吗?"
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连那些原本站在小刘一边的年轻人也开始沉默了。
但小刘仍然坚持:"大爷,我理解您的难处,但这真的是店里规定,我也没办法。要不您还是找人帮忙扫码吧?"
王大爷深深地看了小刘一眼,然后扫视了一圈围观的人群。他的目光最后停在收银台上那些花花绿绿的二维码上,停留了很久。
后厨传来阵阵炒菜声,老板陈明华正在忙着准备中午的热菜。偶尔有员工进出,但都匆匆忙忙,没人注意到前台的争执。
"小伙子,我最后问你一次。"王大爷的声音变得异常平静,"你确定不收现金?"
"确定!"小刘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公司统一规定,我一个打工的也改变不了。"
"公司规定?"王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想问问你们老板,他也是这么想的吗?"
"当然了!"小刘提高了音量,"这个规定就是老板定的,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您要有意见可以去投诉,但今天这菜您用现金是买不了的。"
围观的人群中开始有人小声议论。有人说要不就算了,有人说可以帮忙付款,还有人说要找相关部门举报。
王大爷听着这些声音,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愤怒、无奈、失望,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行。"王大爷突然笑了,那笑容让人看了心里发慌,"既然你们这么坚持,那我也不勉强。"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
03
王大爷掏出的小本子看起来很普通,黑色的封皮,有些泛旧,大概巴掌大小。他拿在手里,没有立刻打开,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小刘。
"大爷,您这是干什么?"小刘看到小本子,莫名感到一丝不安,"您要记我们店的地址去投诉吗?随便您,反正我们没做错什么。"
周围的人也都好奇地看着王大爷手中的小本子。有人猜测是记账本,有人说可能是电话本,还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什么"小黑本"。
王大爷没有理会这些议论,而是认真地问小刘:"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磊,怎么了?"小刘有些警惕,"您不会真的要去投诉吧?我告诉您,投诉也没用,我们确实有不收现金的规定。"
"刘磊。"王大爷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然后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三。"刘磊不知道王大爷为什么突然问这些,但还是回答了。
"二十三,正是好年纪。"王大爷感叹了一句,"你父母知道你在这里工作吗?"
"知道啊,怎么了?"刘磊更加疑惑了,"大爷,您问这些干什么?"
"没什么,就是想了解一下。"王大爷说着,翻开了手中的小本子,"你说不收现金是店里规定,那我想问问,这个规定谁定的?"
"老板定的啊,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刘磊有些不耐烦,"大爷,您到底想干什么?"
"老板定的。"王大爷点点头,"那你们老板知道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吗?"
"什么后果?"刘磊愣了一下,"能有什么后果?顶多就是像您这样的老顾客不满意呗。"
"是吗?"王大爷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如果我告诉你,拒收人民币现金是违法行为,你信吗?"
"违法?"刘磊嗤之以鼻,"大爷,您别吓唬我了。现在到处都是移动支付,哪来的违法?您看看,对面那家奶茶店也不收现金,旁边那家服装店也不收,大家都这样做。"
围观的人群中传来了议论声。有人说:"确实,现在很多店都不收现金。"也有人说:"但是好像真的有法律规定,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应该都要收的。"
王大爷听着这些议论,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他看着刘磊,声音变得低沉:"小伙子,无知不是罪,但无知还理直气壮就是你的不对了。"
"您说谁无知呢?"刘磊的脸涨红了,"我告诉您,我大学毕业,学的还是经济管理专业。移动支付是趋势,现金支付是过时的东西。"
"经济管理专业?"王大爷摇摇头,"那你的老师没有告诉过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是怎么规定的吗?"
刘磊愣住了。说实话,他确实没有仔细学过这个条例。
王大爷继续说道:"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现场安静了下来。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普通的老大爷居然能背出法律条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王大爷重复着这句话,"你们算不算单位?我买菜的钱算不算债务?"
刘磊的脸色开始变白,但还是嘴硬:"那...那也不是故意的,我们只是为了方便......"
"为了方便就可以违法?"王大爷的声音提高了,"你知道拒收人民币现金会面临什么处罚吗?"
"什么...什么处罚?"刘磊的声音开始发抖。
王大爷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翻开了手中的小本子。他的动作很慢,很仔细,就像是在翻阅什么重要的文件。
围观的人群都伸长了脖子想看清楚小本子里写的什么,但距离太远,看不清楚。只能看到王大爷在认真地查找着什么。
"找到了。"王大爷停下了翻阅的动作,手指指着小本子上的某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拒收人民币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刘磊的脸彻底白了。他从来没想过,不收现金居然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1000元到5万元。"王大爷合上小本子,看着刘磊,"你觉得你们店能承受得起吗?"
刘磊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时,后厨传来了更大的动静,似乎有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紧接着,就听到急促的脚步声朝这边跑来。
"大爷,您别生气,我这就让小刘收您现金!"陈明华满头大汗,连声道歉。
王大爷摇摇头:"不急,我先问你,你们店真的只收移动支付?"
"这个......"陈明华支支吾吾,"大爷,您看,现在都数字化了......"
"那按你这么说,拒收人民币现金是合理的?"王大爷语气平静,但眼神犀利。
陈明华脸色一变:"大爷,您这话......"
"小伙子,你知道拒收现金意味着什么吗?"王大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这里有个东西,你要不要看看?"
陈明华瞳孔一缩,声音都在颤抖:"大爷,您这是......"
王大爷缓缓翻开小本子,露出里面的一页。陈明华只看了一眼,整个人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两步。
小刘凑过来想看,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围观的顾客们纷纷伸长脖子,却被陈明华急忙挡住视线。
王大爷合上本子,淡淡地说:"现在你还觉得只收移动支付没问题吗?"
陈明华的腿都在发抖,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
04
王大爷小本子里到底是什么,让老板陈明华如此惊恐?
那是一本工作证。
准确地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退休干部的工作证。王大爷的全名叫王建国,退休前在央行工作了三十五年,专门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监管。虽然已经退休五年,但这本工作证他一直随身携带,因为里面有太多重要的记忆。
陈明华看到工作证的瞬间,脑子里嗡的一声。他做生意十几年,当然知道央行是什么地方,那是管理货币的最高机构。一个央行退休干部,专门管货币政策的人,来到自己店里买菜被拒收现金,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们店的违法行为被最专业的人士发现了。
"王...王老,真是对不起!"陈明华的声音都在颤抖,"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立刻改正!"
王大爷摆摆手:"不用这么紧张。我今天来买菜,不是来执法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有权利要求你们遵守法律。"
"是是是,您说得对!"陈明华连连点头,"刘磊,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收王老的现金!"
刘磊这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要去收钱,但王大爷制止了他。
"等等。"王大爷说,"钱我可以不买这些菜了,但我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制定不收现金的规定?"
陈明华擦着额头的汗:"王老,说实话,我们也是学其他店的做法。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不用找零,不会收到假钞,账目也清楚。而且现在年轻人都用手机支付,我们以为这样做没问题。"
"没问题?"王大爷摇摇头,"你知道全国有多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吗?根据最新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23%会使用移动支付。那剩下的77%怎么办?他们就不配买东西了?"
陈明华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们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老年人。"王大爷继续说道,"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的人、外来务工人员、没有银行卡的人,他们主要还是使用现金。你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进行经济歧视,把这些群体排除在外。"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开始点头赞同。一个看起来像是农民工的中年男人说:"是啊,我们工地上很多兄弟都不会用那些支付软件,平时买东西都用现金。"
王大爷看着陈明华:"作为商家,你们有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但不能违反法律。人民币是法定货币,拒收就是违法。这不是我说的,是法律规定的。"
"王老,我们真的知错了。"陈明华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定收现金,绝不拒收。"
"光口头承诺还不够。"王大爷指了指收银台,"你们这些'只收移动支付'的标语都要撤掉,要明确告诉顾客,现金和移动支付都可以。"
"好的好的,我这就让人撤掉!"陈明华立刻吩咐员工去撤标语。
王大爷又看向刘磊:"小伙子,你刚才说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
刘磊红着脸点点头:"是的,王老。"
"那你应该知道,经济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法律法规。"王大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优点。但不能因为追求新技术就忽视了基本的法律常识。"
"我明白了,王老。"刘磊深深鞠了一躬,"我以后一定注意。"
这时,有顾客问道:"王老,那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店都不收现金,也没见有人管呢?"
王大爷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个问题。很多商家和消费者都不知道这个法律规定,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执法也不够到位。但法律就是法律,不能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就不遵守。"
"那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那个推婴儿车的年轻妈妈问道。
"首先可以向商家解释法律规定,大部分商家知道后都会配合。"王大爷说,"如果还是拒收,可以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举报,也可以拨打1236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
陈明华听了这话,更加紧张了:"王老,我们真的是无意的,您看......"
"我不会举报你们的。"王大爷摆摆手,"今天这事就当是一次普法教育。但我希望你们能真正改正,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定一定!"陈明华如释重负,"王老,您的菜钱我们不收了,就当是给您道歉。"
"该多少就多少,我不占这个便宜。"王大爷掏出五十元钱递给刘磊,"四十三块五,找我六块五。"
刘磊小心翼翼地接过钱,认真地找了零钱。这可能是他收过的最珍贵的一笔现金。
05
这件事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大家都在议论那个敢于和商家"较真"的王大爷,更多人开始关注拒收现金的问题。
几天后,王大爷再次来到"鲜生活"超市,发现变化很大。收银台上原来那些"只收移动支付"的标语全部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金、移动支付均可"的提示牌。不仅如此,店里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现金收银通道,并配备了验钞机。
刘磊看到王大爷进来,主动迎了上去:"王老,您来了!今天买什么菜?"
"还是老样子,一些家常菜。"王大爷笑着说,"看来你们改得挺快的。"
"那当然了,您的话我们都记着呢。"刘磊认真地说,"我还专门去学习了《人民币管理条例》,确实,我们之前的做法是违法的。"
陈明华也从后厨走出来,看到王大爷很高兴:"王老,您看我们改得怎么样?"
王大爷四处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样就对了。"
"而且我们还在员工培训中加入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陈明华说,"不能再让员工因为无知而违法了。"
在结账时,王大爷又一次掏出了现金。这次,刘磊接过钱的时候格外认真,仔细验钞,准确找零,就像对待最重要的客户一样。
"王老,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刘磊在找零时说道,"您为什么一定要用现金呢?其实移动支付真的很方便。"
王大爷想了想,说:"不是我反对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但选择权应该在消费者手里,而不是商家强制决定。有人喜欢用手机支付,有人习惯用现金,这都应该被尊重。"
"我明白了。"刘磊点点头,"其实就是要给大家选择的权利。"
"对,选择的权利。"王大爷满意地说,"而且现金作为法定货币,它承载着国家信用。拒收现金,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家货币主权的不尊重。"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思考。一个简单的买菜事件,背后竟然涉及到这么深层的问题。
离开超市时,王大爷碰到了那个推婴儿车的年轻妈妈。她主动和王大爷打招呼:"王老师,谢谢您那天的提醒。我回去后查了资料,确实有很多老人因为不会移动支付而被拒之门外。"
"你有心了。"王大爷说,"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老年人身上。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才八岁,有一次拿着压岁钱想买个玩具,结果被店家拒收现金。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用移动支付?"
"是啊,我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年轻妈妈说,"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反思一下,技术进步是好事,但不能让技术成为歧视的工具。"
"说得好。"王大爷赞许地点点头,"技术应该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制造新的障碍。"
几个月后,这个小区附近的商家基本都知道了要收现金的规定。不仅是因为那次事件的影响,更因为相关部门开始加强了宣传和执法力度。
王大爷偶尔还会去"鲜生活"超市买菜,每次都用现金结账。这不是他故意为难谁,而是在行使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在提醒商家们,不要忘记法律的底线。
有一天,陈明华对王大爷说:"王老,说实话,我挺感谢您的。如果不是您那天的提醒,我们可能还会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被相关部门罚款才知道错误。"
"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这就够了。"王大爷说,"做生意不容易,但守法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
"您说得对。"陈明华感慨地说,"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现代化经营,不是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是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包容和尊重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它的影响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支付包容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王大爷有时候想,也许这就是一个退休老人能为社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
现金和移动支付,传统和现代,老年人和年轻人,这些看似对立的概念,其实完全可以和谐共存。关键在于相互理解和尊重,在于找到那个最大的公约数。
正如王大爷常说的那句话:"社会进步的标志,不是某一种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这个社会能否包容和照顾到每一个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