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停战我就走人。”泽连斯基在9月24日那段3分28秒的视频里把话说得死,听起来像给国内和国外同时甩了一张白条。可白条背后,乌克兰最高拉达早在2024年5月就给他铺了台阶:268张赞成票一句废话没有,直接把宪法第108条拉出来当护身符,战时总统可以赖着不走,直到“全面、公正、持久和平”落地。换句话说,仗不停,人不换,票箱锁死,所有人都假装这就是民主。
另一边,普京才不认这条护身符。他在12月19日的年度记者会上甩出一句“非法领导人”,直接把泽连斯基的合法性扔进垃圾桶。佩斯科夫跟着补刀:我们只和选出来的人说话。两边隔空对喷,像两个邻居隔着篱笆吵架,一个说我房子大,一个说我地皮多,谁都不肯先低头。
可时间倒回2022年3月,本来有机会不吵的。俄乌代表在伊斯坦布尔谈得差不多:乌克兰不碰北约,俄罗斯撤兵基辅、切尔尼戈夫。眼看要握手,英国首相约翰逊连夜飞基辅,拍着泽连斯基肩膀说别怂,俄罗斯已经半残,继续打。阿拉哈米亚后来承认,这一拍把谈判拍成了碎片。英国《泰晤士报》翻出当时的电话记录,约翰逊在那周给泽连斯基打了不止一通,生怕德法先劝和。
仗打起来,地图就开始变形。2022年2月到7月,俄军像推土机一样碾过卢甘斯克99%、顿涅茨克一半,地盘占了1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乌克兰五分之一的国土直接换色。马里乌波尔那场围歼,亚速钢铁厂2500人举手投降,北顿涅茨克乌军伤亡超过3万。到了2022年9月,乌军憋了个哈尔科夫大反扑,一口气收回4.8万平方公里,可好景不长,2023年巴赫穆特成了绞肉机,乌军又丢进去7万人,俄军最终把市旗插满废墟。
2023年5月之后,战线像被钉子钉住。俄军控制区停在8.26万平方公里,克里米亚不算,乌东四州各咬一块:顿涅茨克57%、扎波罗热72%、赫尔松72%,加起来12万平方公里,占乌克兰总面积20%。兵力对比更扎眼:2025年9月,俄军在前线摆了70万人,其中1.1万朝鲜兵像临时拉来的群演;乌军账面上90万,能打的只剩22.5万,顿涅茨克方向俄军是乌军四倍,像四打一斗地主。
打仗烧的是钱,补窟窿就得卖矿。2025年2月28日,白宫那场会谈气氛尴尬,特朗普开口就要5000亿美元矿产抵军援,泽连斯基当场黑脸。拖到5月1日,双方还是签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美国拿走乌克兰70%稀土和一半天然气,换来200亿美元军火。协议白纸黑字写着:美国有“优先收益权”,乌克兰不能把矿再卖给中国,美国不反对乌加入欧盟——听起来像用矿换门票,可门票什么时候发,没人知道。
泽连斯基的辞职承诺,已经不是第一次。2023年以来他公开喊了9次“我不干了”,9月24日这次加了时限:停战协议一落笔,拎包就走。背后原因不复杂:国内反腐火烧到他的小圈子,夏天医疗采购丑闻逼得三位副部长辞职,议会信任度掉到42%;国际上,美俄在沙特利雅得偷偷聊完,传出一句“乌克兰需要政治更新”,听起来像逼宫。泽连斯基干脆把辞职当筹码,赌国际社会会为了留住他而加码保卫乌克兰主权。
可俄罗斯不接招。佩斯科夫一句话甩回来:声明没用,非法就是非法。莫斯科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没投票,说什么都不算。
美国那边风向也变了。特朗普1月回锅后,把军援和矿产直接绑死,8月还在电视上炫耀“稀土比援助值钱多了”。北约内部开始吵架: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喊打到底,德法想踩刹车,秘书长吕特只能摊手:“我们连目标都统一不了。”
中国倒是出来打圆场。9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把“六点和平倡议”又念了一遍,核心就一句:尊重乌克兰领土,也照顾俄罗斯安全。听起来像劝架的老大哥,手里没棍子,只有嘴皮子。
所以,泽连斯基的辞职到底是真退场,还是换张椅子继续坐?乌克兰的矿产是救命钱,还是卖身契?英国当年那一嗓子,到底救了乌克兰,还是把它推下更深的坑?
停战两个字,现在像悬在头上的靴子,掉下来之前,谁都不敢先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