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卖不出去了,这事儿闹得挺大。
10月1日那天,密歇根州的女州长惠特默讲话了。她说特朗普搞的那套关税政策太蠢了,跟盟友打架,把中国推到了赢家位置。这话听着刺耳,但没说错。
同一天,特朗普自己也在网上发话。他说他知道豆农日子不好过,是因为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中方在拿采购当谈判筹码。他还说,接下来要逼中国签协议,必须买美国豆子,不然农民撑不住。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美国大豆协会的主席拉格兰早就在农业展上喊了好几个月了。他说行业快不行了。他们有份报告写着,美国一半的大豆靠出口活命,以前中国一个国家就买了六成以上。但现在呢,2025年收获季都过了,中国的订单栏还是空的。连续四周,一单都没有。数据摆在那儿,美国农业部自己也瞒不了。
这不是突然发生的。根子出在特朗普自己身上。2018年他第一次加税的时候,拉格兰就带着请愿书冲进白宫,说这么干会赔掉200亿美元。结果呢?2025年他回来后更狠,关税从34%直接干到145%。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往死里整自家农民。
这一通操作下来,美国豆子贵得没人要。中国反手加征25%关税,算下来每吨比巴西豆贵了快三百块。进口商又不是傻子,当然选便宜的。现在密歇根的仓库堆满了卖不掉的豆子,芝加哥期货价格跌到五年最低,中西部农场破产的数量比去年多了三成半。
特朗普倒好,还在网上说是中国故意不买,是为了谈条件。这话连美国本地农民都听不下去。爱荷华州有个老农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眼圈红着说,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最后只能打碎了埋土里当肥料。他说,毁掉这一切的就是你们定的政策。
他不明白一点,中国早就不是非买美国豆不可的那个买家了。
中国一年吃掉全球六成的大豆,这么大个市场,想换谁供货就能换谁。2018年贸易战一开打,中国就开始找替代。巴西成了主力,到2024年,中国从巴西买的豆子占了进口总量的69%,美国从34%一路滑到22%。2025年前八个月更夸张,巴西占了85%,阿根廷因为取消出口税,一口气拿下十船订单,而美国,还不到5%。
更关键的是,中国自己也在省着用。科研人员搞出了新技术,猪饲料里的豆粕用量从20%降到10%,这一项一年就能少用几千万吨大豆,差不多等于过去从美国买的量。再加上国内种豆面积扩大,2024年自给率提高了七个点,对外依赖慢慢降下来了。
现在特朗普急了,开始在网上求情,说能不能帮一把,要求中国把采购量翻两倍。共和党的议员一个个跑去找中国使馆,拉格兰每个月写信催白宫,说大豆问题再不解决,农业州全得崩。
但他们好像忘了,谈判不是你提要求我就得答应。商务部9月25日就说了,想卖大豆过来,先把不该收的税取消了再说。这话讲得很明白,门是你自己关上的,钥匙也在你手里。
可问题是,两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中国想谈的是大局,是关系怎么走,是别拿台湾搞事,是别动不动就把贸易当武器。特朗普呢?只关心一张订单,只想赶紧弄点豆子卖出去,稳住几个摇摆州的选票。
这种对话能有结果才怪。
中国不是不合作,但你得拿出诚意来。我觉得美国至少得做三件事。第一,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关税全撤了,让豆子价格能拼得过别人。第二,别再拿农产品当政治工具,今天加税明天威胁,谁跟你长期合作。第三,在涉及中国底线的问题上,说话做事留点分寸,别一边伸手要钱一边背后捅刀。
至于特朗普指望降价抢回市场,那是想多了。巴西和阿根廷已经靠着稳定的政策占住了位置,美国光便宜没用。最怕的不是贵,是变。今天你说免税,明天又加税,中国进口商心里没底,谁敢压货。
贸易战打到现在,谁都输。美国农民输了,中国企业也受影响,但最惨的是那种“我以为我能赢”的盲目自信。特朗普现在卡在中间,取消关税吧,人设塌了;不取消吧,支持他的农场主都要转头投拜登了。有些地方的豆农已经在公合说,下次选举不会投他了。
这事儿让我想起我爸以前种地的事。有一年村里统一改种新品种,说是产量高,结果种子商临时涨价,还不保证收购。后来大家干脆联合起来自己育种,第二年就再也不靠外面了。有时候外力压得太狠,反而逼出一条新路。
现在的中国就像那个村子,被逼着学会了自己走。你想回头卖东西,可以。但别以为只要喊一声,我们就会像从前那样乖乖接盘。路是你堵上的,想通,得你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