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出手!降准降息能否激活中国物价?

发布日期:2025-08-19 点击次数:115

"物价持续低迷,你的钱包却不见鼓起来?"

这可能是当下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共同困惑。

当全球多国深陷通胀泥潭时,中国却面临着截然相反的挑战

——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就在8月15日,央行发布重磅报告,明确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一系列降准降息组合拳蓄势待发。

央行最新报告揭示了货币政策刺激物价回升的三条路径:

首先是流动性投放,5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长期资金,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市场"水量充足"。

其次是成本降低,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推动各类贷款利率全面下行。

最后是定向灌溉,新增5000亿元消费养老再贷款,扩容3000亿元科创再贷款,精准滴灌经济薄弱环节。

这些措施已在数据上初见成效:上半年新发企业贷款利率下降45个基点,个人房贷利率更是陡降60个基点。

然而,货币政策的传导并非单向直路,如同水库放水需要畅通的渠道才能抵达农田,货币宽松的效果也取决于市场主体的响应程度。

余永定等专家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现象:金融危机后全球货币大放水却遭遇低通胀悖论。

中国同样面临这一谜题——广义货币M2增速常年高于GDP增速,但CPI却持续低位徘徊。

这凸显物价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的"温度计":当产能过剩遇上消费谨慎,再宽松的货币也难以单方面推高物价。

近期政策组合拳开始显现效果:

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焦煤、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了供需结构。

这表明货币政策需要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打通"货币-物价"传导的任督二脉。

央行正在演绎精密的调控艺术:

既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要避免"大水漫灌";

既要引导利率下行减轻债务负担,又要防范资金空转套利。

这种平衡体现在三个维度:

规模上,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动态匹配;

结构上,重点领域获得精准滴灌;

节奏上,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调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5000亿元消费养老再贷款这类创新工具,它如同货币政策的"精确制导导弹",既能避免全面宽松的副作用,又能定向激活消费这个关键引擎。

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们有望看到物价进入温和回升通道。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货币政策的作用如同为登山者供氧

——不能决定攀登方向,但能提供持续动力。

当货币之水遇上产业改革的渠道,当政策暖风碰上市场信心的种子,物价的良性回升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经济肌体恢复活力的重要标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星星的月亮湾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辉达娱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