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的青春与1500元的白发,横店一场谁也没料到的角色互换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次数:163

横店片场传来最扎心的一句:六七十岁的老人被抢着用,日薪能到一两千,年轻群演还在200元打转,2025年竟然闹起“找爹难”

清晨五点,横店的雾像白纱一样挂在路口

老张头把头发抹得光亮,握着折得起皱的通告单,骑着小电驴往摄影棚冲,他说今天演豪门老爷,戏不多,举手投足得有气

隔壁还在打呼噜的老李,昨晚接了夜戏,一场“病重躺床”的戏拍了七条,腰还在疼

其实这种疼他们不叫苦,拍到有镜头,才算是真活过一回

这场风,是短剧吹起来的

2023年开始,《闪婚50岁》那类中老年题材的短剧在平台上猛出圈,几天一个爆款、动辄破亿播放

到了2024年,行业直接把它叫“中老年短剧元年”,横店每天超100个剧组同时开机,父母辈、豪门老爷太太这种角色,变成刚需

选角导演笑里带急:“年轻人好找,能记词的六十岁,难”

“找爹难”成了2025年8月的热词,60到70岁的演员紧缺,能背台词的更稀罕

王玲阿姨的电话一天响到手麻

她女儿从嫌丢人到成全职经纪人,朋友圈天天晒:“我妈今天演慈母,台词稳”

老赵头以前在机械厂当领班,现在穿上马甲当豪门管家,打趣说自己“升职”了

这些戏不是他们年轻时能想的,生活走了一大圈,反倒把门推开了

家里那一关,没那么好过

“退休了不带孙子,跑去演啥戏,丢不丢人?”

话刺耳,可在他们心里,另一句话更响:为什么老了,就只能一种过法?

老陈头讲,他三十多岁就想演戏,却要养家,硬生生压住了;

如今孩子立业了,他想试一次,为自己活

年轻新人刘蓓挨雨拍到发烧,女儿在电话那头问“图啥”

她说“图我还有热乎劲儿”,说完就去背词了

别被“日薪五千”迷住眼

这话好听,也真上热搜

可多数是噱头

实打实地说,刚进来的老人一天一两百;

有经验能露脸、带台词的,普遍在800到1500元;

偶有“霸总父亲”这种关键角色,能谈到两三千,三五千是个案

价钱看角色、看剧组预算

小成本紧,长镜头少,大家都知道

钱不是唯一的答案

短剧拍摄快,12到16小时是常态,夜戏连轴转,卡词就重来,拍到手抖也得稳住镜头里的眼神

有人问这值不值

他们说值,因为镜头红灯亮起的那一秒,心里那点火还在

一个崩溃哭戏,刘蓓想起去世的老伴,导演喊过,她擦眼泪

“表演让我喘口气”,这句话落下去,像把日子缝了一针

热闹之外也有冷风

年轻群演拿200一天,晋升难、卡位少,越干越心凉

有人收拾包离开横店

银发演员反倒能留下,经济压力小,图的是成就感

于是“银发经济”与“青年失业”并存,镜头里外都是现实

我有时也犯嘀咕:

我们是不是太习惯用“该不该”,去束缚彼此的人生?

城里很快形成了“银发圈子”

有人牵线搭桥,有人开速成班教走位、镜头感,午饭围着盒饭排戏,比广场舞还带劲

“生活就是老师”,这话在他们身上成立——演慈母就去想孩子小时候发烧那夜,演严父就收下巴、把语气压低

但热度高了,坑也多了

2025年9月,媒体盯上了几家培训机构

打着“日薪5000”“零基础速成”“包进组”的幌子,3个月收费2.88万元,学员接戏率不足10%,不少人根本回不了本

湖南那边的媒体提醒得直白:

“别让‘高薪招演员’盯上你的退休金”

我的看法也直给:

“别把养老金赌进去,进组靠实力和机会,不靠一个漂亮承诺”

把镜头拉远一点,数据写着更大的盘子

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77.9亿元,用户6.96亿,覆盖了六成多网民

2024年

直接创造就业21.9万个、间接42.8万个,总计64.7万

这不是小产业了

出海也在提速,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同比涨了近4倍

北美、东南亚下载榜上,ReelShort、DramaBox跑在前面

可热潮背后,内容产能失衡、版权纠纷同时浮上水面,出海不是只靠“爆款复制”

行业里也有冷静声音

有报告提醒,从“流量思维”转向“生态建构”,要把原创性和版权保护顶上去

光明网说得更具体:

“别沉迷爆款依赖,要把本地化生产链和国际协作搭起来”

说白了,别只顾今天这锅热油,得想明天的灶台还烧不烧得起来

看看外面世界

日本影视业在老龄化里也调整过阵型

年长演员的比重抬上来,现实题材能打动人;

欧美“银发网红”火得很,一位位爷爷奶奶用生活智慧圈粉

品牌抬头看见机会,广告找上门

横店现在发生的事,不是孤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的年龄结构与价值选择在悄悄换挡

回到片场

午后的阳光晒在假城墙上,墙背后是一排临时化妆间

王玲阿姨拿着一张小抄,嘴里默念两句台词,女儿递上暖宝宝,说妈,你别紧张

她笑着说,不紧张,今天要演的,是我自己

年轻群演从门口匆匆过去,接了个夜戏

他回头看了一眼喧闹的场地,我猜他也在想:轮到我是什么时候

“老了就得认命?”

横店这拨银发偏不服

他们用一次次对戏,把年龄标签撕开一条缝

子女从“怕丢人”到“当经纪人”,是理解,也是看见

而对年轻人

看到的教训也不复杂:真正的尊重,不是把父母捆在家里带孙子,而是支持他们按自己的节奏活

这话听着烫,但有点真

行业也该对得起这股热情,少些噱头,多些规则,把难得的窗口期用在刀刃上

岁数大了又怎样?

人生下半场,戏才刚开幕

愿每个人在镜头来时,都能站得住、说得出

然后在收工那一刻,笑一声:今天不亏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